記者 張一諾
“十五五”時期(2026—2030年)即將來臨。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我國將通過“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個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十五五”作為三個五年的中間節點,承上啟下,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按照慣例,中央關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稿有望在下周公布,這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指導性文件。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首次沒有設定量化的GDP增速目標,預計“十五五”規劃很可能會繼續淡化增長目標。不過,要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設定的要求,“十五五”期間仍應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
根據界面新聞采集的十家機構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長目標可能設在4.5-5%之間。專家普遍看好中國經濟韌性,認為短期波動不影響中長期向好趨勢。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界面新聞表示,延續“十四五”規劃的做法,中國政府可能不會為“十五五”規劃設定具體的增長目標。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政府將更注重高質量發展,強調韌性、安全和包容性,并在此后每年分別設定年度增長目標。

“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為2026年設定‘約4.5%’的增長目標,然后在2030年前逐步轉向‘約4%’。”陸挺說。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界面新聞表示,GDP增速的設定對于未來五年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一方面體現高層對于經濟潛在增速的判斷,另一方面也能展現決策者對于穩定經濟增長的要求。
“‘十四五’期間我國預計實現GDP年均增長5.4%的良好開局,按照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倒算,未來10年的年均GDP增速應達到4.3-4.4%,因此未來5年的GDP增速目標或設在4.5%左右。”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十五五”時期GDP增速需保持在4.5%以上。他指出,公報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進一步凸顯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具體領域來看,“卡脖子”領域,如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或仍是政策層著力推動攻克的重點。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表示,黨中央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指出,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2024年我國人均GDP為13445美元,按今年名義GDP增長4%、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0.5%計算,2025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1.4萬美元,剛好是今年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線,因此,“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長目標大概率將順利實現。
他繼續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再次強調,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放眼2035年,要讓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或較2020年翻一番,未來十年GDP年均增速應保持在4.4%以上。
“考慮到‘十六五’的經濟增速中樞可能低于‘十五五’,‘十五五’時期的GDP增速目標起碼應設定在4.5%以上,更進一步可以設定在‘5%左右’。”宋雪濤說。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也認為,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長目標應設在4.5-5%之間。他表示,“十五五”時期的政策著力方向或將在兼顧新質生產力等供給側發力的同時,適度向需求方向回擺,如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框架,繼續推進“反內卷”政策,改善國內供需錯配的問題。同時,“安全”或也將成為“十五五”重點方向之一。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指出,按照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遠景目標來看,未來十年名義GDP增速應不低于5.4%,“十五五”期間不宜低于5.5%。此外,2035年GDP或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這個并沒有作為定量目標,但可以作為參考,這需要2025-2035年實際GDP增速不低于4.4%,“十五五”期間不低于4.7%。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界面新聞表示,十五五”期間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速目標或在4.8%,名義增速目標或在5%,總體價格增速由負轉正。他表示,可考慮圍繞5%的名義GDP平均增速提出一攬子目標體系,比如居民消費年均增速6.5%、居民收入年均增速6%、政府消費支出年均增速5%,等等。
“GDP指標實施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雙目標制,內嵌價格目標,由此實現‘有就業、有收入、有獲得感’的增長。”羅志恒說。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對界面新聞表示,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注重高質量發展,后續也不排除有淡化GDP增速的可能。從中長期角度來看,若要實現到2035年GDP翻一番的目標,再考慮到經濟增速長期趨于放緩,“十五五”期間的GDP平均增速應在4.7%以上、4.8%會更為穩妥。對應看,2026-2027年GDP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2028-2030年可能定在4.5-5%左右,總體仍屬相對偏高的水平,指向“十五五”期間的政策基調偏擴張、偏積極。
華泰證券研究員易峘指出,雖然“十五五”規劃不一定設定明確的增長目標,但要實現2035遠景目標規劃,“十五五”期間隱含增長目標應和“十四五”期間持平,在5%左右。
浦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金曉雯表示,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有多處表述體現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除了明確提到到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具體目標外,公報還提出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這些提法意味著中央對經濟增速仍有相當要求。我們預計明年兩會仍會設置具體經濟增速目標,從目前來看目標或仍設在5%左右。除了量,公報亦提出了高質量發展以及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經濟再平衡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其核心在于提升供給質量和擴大需求,這和我們此前預期較為吻合。”金曉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