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葛成
一場行駛過程中突發的起火事故,再度引發公眾對新能源汽車電池自燃風險的關注。10月23日晚,上海一輛理想MEGA在正常駕駛時,車底突然出現火苗,并在10秒內火勢迅速蔓延至整車。兩名駕乘人員及時逃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車輛最終被燒成空架。
相比以往更多由劇烈撞擊外力誘發的起火事故,這次起火幾乎毫無預兆,且火勢蔓延速度異常驚人。多則不同角度的現場視頻顯示,事故發生時,車輛并沒有出現明顯碰撞或剮蹭的痕跡。
理想汽車方面稱,已經安排了專人前往現場處理。目前消防部門也已介入,理想汽車將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并依據調查結果開展后續工作。截至發稿,官方尚未發布相關事故的通報。
一份由涉事MEGA車主委托律所發布并在網絡廣泛流傳的聲明稱,事故發生時,車輛底盤傳來爆炸異響,車內立即煙霧彌漫。在逃離車輛過程中,因后排電動車門無法立即開啟,車主通過副駕駛車門成功逃生。
聲明同時否認外界流傳的多項說法,包括電池包曾遭磕碰、車輛改動過小電瓶、事故當日已報修卻未前往檢修等內容,并稱上述指控均與事實不符。東方財經向律所確認聲明屬實。

理想MEGA搭載的是由寧德時代和理想汽車共同研發的麒麟5C三元鋰電池,其中理想汽車團隊參與了電芯材料、電池系統研究、工藝設計和電池包設計。寧德時代負責電池生產。
這款電池最大的賣點是突破了行業高功率充放電和高能量密度的難題,通過對電芯材料、熱管理技術和電池結構上的改良,可以實現12分鐘充電500公里,整體續航達到710公里。
理想汽車官方曾發文稱,這款電池的單體失效率降低在PPB(十億分之一)級水平,高出行業平均水平PPM(百萬分之一)3個數量級。并且,每塊裸電芯和電芯外殼的二維碼記錄了超過1萬項可追溯20年的數據,保證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界面新聞獲悉,動力電池起火一般有兩類原因。外部風險多與操作和事故相關,比如電池過充、充電功率過大或遭遇強烈撞擊。內部問題則常源于動力電池的生產質量不穩定,引發電芯短路。如果單體電芯失控得不到及時抑制,熱量會迅速蔓延至整個電池包,最終釀成火災。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告訴界面新聞,這起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地上有散落物,刮擦底盤所致。“燃油車那個位置刮上(地面),油箱大概率也會燒,產生的火星會點燃汽油,這和汽油泄漏是一樣的(情況)。”
他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全球的電動汽車都是液態電解液的鋰電池,陰極和陽極之間必須依靠隔膜隔開,否則就會發生短路,被擠壓和穿刺的時候隔膜破裂,內短路瞬間就會著火。
另一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動力電池研究人員稱,如果沒有發生過碰撞,但出現快速的爆燃,更大概率是動力電池內部電池組出現問題導致,比如加工工藝缺陷、電池材料缺陷和不穩定性以及電池包設計問題等。
動力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特性,一旦進入熱失控狀態,火勢升級迅速且難以撲滅,強度通常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因此,能夠在早期識別電芯異常并及時向駕駛者發出警示,被視為保護駕乘人員逃生窗口的關鍵。
根據現行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要求國家標準,動力電池在單體熱失控的情況下,允許電池起火爆炸,但是要在導致乘員艙發生危險之前的5分鐘,提供一個熱事件報警信號。將于明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國標,仍保留了提前5分鐘預警的規定,并要求為電池不能起火和爆炸。
報警信號通常集成在電池管理系統(BMS)中,它能夠實施監測電池的電壓、電流和溫度等關鍵參數,檢測可能發生的電池故障并及時采取保護措施。
清華大學汽車系博士、汽車博主張抗抗向界面新聞指出,BMS在電池溫度異常上升時會及時介入。系統會通過熱管理等手段限制風險擴散,并根據嚴重程度向駕駛者發出不同級別的警示。
“在電池冒煙或起火前,正常工作的BMS應該已經發出安全預警,但具體情況還需要等待事件相關方披露。”
上述動力電池相關研究人員則向界面新聞透露,雖然國標提出了預警要求,但這是基于實驗室理想化測試場景。現實中熱失控往往突發而迅猛,BMS提前預測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依靠復雜的電化學反應釋放能量,異常征兆往往隱蔽細微,即便BMS具備高精度監測能力,也無法確保在所有情況下都能提前識別風險。
“對電池熱失控的預測考驗廠商的BMS設計能力。很多自主品牌廠商還會與動力電池供應商,比如寧德時代合作,這也將考驗整車廠與電池企業之間的協作能力,對整車廠資源整合能力要求較高。”該人士介紹,學界也將熱失控預測作為研究重點,利用數學建模和先進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預警能力。
理想汽車發文指出,電池團隊在云端預警、監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僅實時監測近萬個控制點,以毫秒的速度反饋給系統,還引入了大模型每天學習數據,一旦用戶電池有異常,馬上警告。
有觀點認為,理想汽車推行的5C超快充對電池健康度影響較大,或也造成了電池自燃可能性。張抗抗向界面新聞表示,學術界部分研究認為,高倍率充電可能會引起電池的一些潛在缺陷,增加熱失控發生的概率。但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所使用的電芯大多不是近一兩年的最新產品。
而上述研究人員告訴界面新聞,高倍率快充出現熱失控風險,通常發生在電池充電過程中。在充電后行駛過程中還自燃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今年7月,理想汽車整車電動負責人唐華寅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提到,團隊研發5C電池的時候,并不希望犧牲電池的健康度。理想汽車通過降低電池內阻和采用了行業首創的雙呼吸散熱系統,有效解決了快充對電池的傷害難題。據他介紹,使用5C充電頻率不同的MEGA,在電池健康度上未出現明顯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動力電池安全國家標準增加了對快充的專項要求。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桂彬接受界面新聞專訪透露,該標準起草過程中,各家廠商存在意見不一的情況。
“一些電池企業認為,快充對于動力電池的影響有限;但也有部分企業認為,頻繁快充后的電池性能會出現變化,它們秉持著‘總吃快餐胃一定不好’的推論,并且提供了相應的數據支撐。”
劉桂彬稱,通過各方的博弈、研究以及協商,新版國標規定,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環后,電池必須通過外部短路測試,并確保不會發生起火或爆炸。
本次上海MEGA起火事故并非理想MEGA首次陷入起火爭議。在過去幾個月中,已發生數起相關事件。今年8月,一輛理想MEGA在杭州高架起火。根據理想汽車高管回應,該事故起因是車輛遭遇其他車輛違規變道撞擊后失控撞向橋墩,屬于碰撞后起火。
今年6月,一輛理想MEGA在地庫中發生車內起火。根據理想汽車后續回應,調查人員在主駕座椅滑軌上方發現了打火機殘骸,并且后臺數據顯示起火前主駕座椅存在調節記錄。但當時起火原因并未明確,理想汽車稱無法確定是打火機自燃還是線路短路引發。
理想MEGA是理想汽車從增程切入純電賽道的第一款車型。為快速拉齊和頭部純電動廠商的技術差距,理想汽車在電池開發和創新上進行了多項工作。據乘聯會數據,9月理想MEGA月銷量為3277輛,在理想銷量中占比9.65%,在MPV銷量中排名第13位。
一位造車新勢力產品經理向界面新聞表示,此次事故可能會對理想汽車的純電動路線造成打擊,“高端用戶對電池安全尤為敏感。理想汽車需要盡力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潛在用戶不信任感。”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至2024年11月,共收到企業報告的能源汽車火災事故1730余例。截至2024年6月,新能源汽車共召回305次,涉及車輛約462萬輛;其中涉及動力電池可能導致火災風險的共計65次,涉及車輛44萬輛。
朱西產表示,車輛起火本質是小概率事件,且屬于行業常態,平均發生率在千分之四至千分之五左右。美國作為以燃油車為主的市場,其年均火災數量約8000起;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高,但火災率同樣維持在相似區間。
劉桂彬告訴界面新聞,消除動力電池起火和爆炸的根源,即確保電芯單體不出現問題,通過加強生產質量,首先消除內因。另一方面,則是在電池包的設計方面防范各種外部隱患,在隔熱、散熱、防沖擊等方面做足一切應該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