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冰柯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這是杭州星物種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以來,聯合創始人洲涌最忙的一段時間。
就在過去一周,他陸續接到了來自韓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英國等國的客戶訂單和業務代理咨詢,還有一位北美客戶直接提出了100臺機器人的采購需求。
“數貿會后市場反響太大了,我們受到來自全世界客商的關注,完全是供不應求,甚至有點打亂了之前研發生產的計劃。”洲涌在近期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稱。
星物種目前的主要產品是一款用于清潔公共衛生間的空間智能清潔機器人。一個月前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球數貿會上,星物種意外成為“黑馬”,公司全球首次亮相的“圖靈1號”系列清潔機器人斬獲約3億元訂單,一家阿聯酋客戶甚至一次性預定了200臺。
“圖靈1號”的外形和人們印象中的人形機器人并不一致。它沒有雙臂,也沒有靈巧手,采用了輪式底盤、單臂和夾爪快拆的工具設計,在執行清潔作業時,機器人會自主識別不同污漬類型,精準匹配相對應工具完成清潔。

整套作業流程由保潔員通過手機小程序操控“圖靈1號”完成,保潔員可通過系統對機器人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和記錄,這些反饋將用于優化機器人的工作效果。但也會遭遇超出機器人能力范圍的工作,比如處理馬桶堵塞、“牛皮癬”、清潔天花板,這些仍由保潔員完成。
這與星物種提倡的人機協同理念一致。“機器人不是取代保潔員,而是在保潔員群體供不應求的市場痛點下,提高清潔效率,重塑保潔員的工作模式。”洲涌稱。
星物種創立至今,一直堅持沒有“崗位化”能力的機器人,堅決不交付給客戶的理念,也不乏對此做法不解的投資人。但時過境遷,當人形機器人行業也在思考,除了展示外,機器人真正“能干”什么,應用落地的場景究竟如何,產品能否因此大規模上量時,星物種依靠在真實場景運營所積累的數據,已初步具備市場化推廣的能力。
“現在行業的普遍觀點是,機器人商業應用落地量產才是王道。”洲涌稱。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擁有近千萬個公共衛生間,應用于市政、商業、醫院和教育等不同場景,這個被高頻使用卻極易被忽略的領域蘊藏著巨大商機。且公共衛生間的建造設計有規律可循,衛生間的布局、坑位規格數量等相對統一,這樣的場景更適合訓練機器人的能力。
洲涌向界面新聞提及,在數貿會期間,有一位浙江義烏的地方領導參觀星物種機器人的展臺時感嘆,終于看到了一個可以工作的機器人。
目前,星物種的清潔機器人已處于前期批量落地階段,市場需求主要來自物業、保潔公司等客戶。
杭州余杭區正在籌備世界公廁日的策劃活動,為此已購買了一批清潔機器人,這也是星物種在杭州率先落地應用的機器人產品。義烏全球數貿中心本月開業前,則直接買走了星物種在數貿會現場展示的清潔機器人。
位于杭州臨平算力小鎮的星物種公司,已經搭建起一條研發生產線,團隊通過這條產線快速迭代產品,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按照團隊原本的計劃,“圖靈1號”在全球數貿會試水后,開始建設正式生產線,并在當地落地數百臺清潔機器人,完成自研清潔大模型的更多復雜場景的數據積累。在此后正式啟動國內銷售,同時逐步打開海外市場。
而現在,數貿會上一擁而上的需求多少給星物種帶來了“幸福的煩惱”。按照公司在接洽的訂單數量,如果完全滿足意向客戶的機器人產品需求,星物種至少要迅速建立起五到七條產線。
其中不乏海外采購商輾轉聯系到星物種,稱只要確定清潔機器人的交付時間,就直接打錢過來。星物種最終婉拒了這些訂單,洲涌解釋稱,“公共空間清潔的市場機會巨大,但我們認為機器人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更多復雜場景中采集到更大樣本量的真實數據。“
“對星物種來說,我們仍然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發展,交付給客戶有用的產品。洲涌向界面新聞透露。預計到今年年底,星物種自研的清潔大模型更加成熟、產品更加穩定耐用,明年將正式啟動產品的海外市場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