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曾被爆炒至1600元一粒、有著“藥中茅臺”之稱的片仔癀,如今價格遭遇大幅下跌。
10月27日,界面新聞注意到,目前片仔癀在天貓阿里健康大藥房的售價為每粒760元,而美團買藥上的折后價為每粒685.62元。京東京喜自營官方店的售價相對更低,降至每粒599元。從評論區(qū)的反饋來看,消費者普遍表示所買藥品為正品,售價雖高但藥效較好。
另據海報新聞報道,山東濟南一家連鎖藥店的店長表示,由于價格偏高,今年片仔癀錠劑的銷量降低,“一個月可能也賣不了幾顆。”
此番景象與前幾年片仔癀價格持續(xù)飆升形成巨大反差。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至2020年間,其錠劑零售價歷經19次提價,從早期的325元漲至590元。2023年5月,逆勢提價至760元,創(chuàng)下近二十年最大漲幅 。彼時,市場對片仔癀的追捧熱度極高,黃牛加價、藥店限購成為常態(tài)。
巔峰時期,片仔癀一度被爆炒至最高1600元/粒,多地出現(xiàn)一粒難求的局面,電商旗艦店中錠劑長期處于缺貨狀態(tài)。片仔癀也因此被冠上“藥中茅臺”之名。

作為一款中成藥,片仔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各種炎癥。其歷史頗為悠久,可追溯至明朝末年,處方和工藝受國家保護,傳統(tǒng)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醫(yī)藥領域地位獨特。目前公開的核心成分包括牛黃、麝香、三七、蛇膽。
受片仔癀價格暴漲帶動,生產該藥的漳州片仔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片仔癀藥業(yè)”)的業(yè)績及身價也水漲船高,市值曾突破2900億元。該廠于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其所生產的藥品除片仔癀外,還有安宮牛黃丸、復方片仔癀含片、茵膽平肝膠囊等20多種中成藥。
不過,近期片仔癀藥業(yè)交出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為74.42億元,同比下滑11.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29億元,同比下滑20.74%。兩項數據均呈大幅下滑態(tài)勢。
單看三季度,片仔癀藥業(yè)營收、凈利和扣非凈利分別為20.64億元、6.87億元和4.38億元,同比下滑26.28%、28.82%和54.6%。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片仔癀藥業(yè)解釋稱,主要系年初至報告期末醫(yī)藥制造業(yè)銷售減少、毛利率下降。
有分析師指出,片仔癀藥業(yè)業(yè)績下滑,渠道價格體系松動,表明公司對市場價格的管控面臨嚴峻挑戰(zhàn),且多元化布局未能成功形成第二增長曲線,這些因素都對其價格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資本市場,片仔癀藥業(yè)股價也表現(xiàn)不佳。截至發(fā)稿,其股價為179.18元,較昨日收盤價下跌0.86%,總市值為1081億元。而其2021年7月的歷史最高價為491.88元,當前市值蒸發(fā)約18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