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方卓然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靜安面包房全部關門了?”10月26日,這一消息在社交平臺持續發酵,網友曬出的上海萬航渡路門店貨架清空、張貼卡券兌換公告的圖片,引發“童年味覺記憶消失”的熱議。
界面新聞注意到,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于10月21日發布公告,上海錦江資本有限公司以“上海靜安面包房有限公司(下稱靜安面包房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破產清算。
界面新聞就此致電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稱,“目前已有申請人向法院提交靜安面包房破產相關申請,法院正處于審查階段?!?/p>
靜安面包房公司創辦于1985年9月,前身是靜安賓館和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資創立的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資經營的法式面包房,距今已有40年歷史。
天眼查APP顯示,靜安面包房公司目前的控股股東為靜安面包房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85.37%。

上海數科律師事務所王心竹對界面新聞解釋說,如果靜安面包房公司及股東未在規定期限內提出異議,法院在審查符合破產清算條件后,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破產程序就會正式啟動。
王心竹分析稱,“閉店是大概率指向破產的信號,靜安面包房或將以破產收尾,但需以法裁定為準。”
巔峰時期,靜安面包房擁有42家直營店、兩大中心工廠及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曾服務APEC會議、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法棍、白脫別司忌等經典產品,成為幾代上海人的“童年味覺符號”。
據界面新聞了解,靜安面包房計劃關閉大部分門店,截至10月26日晚,僅有大木橋路、萬航渡路、石泉路三家門店確定將繼續營業,但官方暫未明確門店的具體經營期限,靜安面包房其余門店則已終止運營。
10月27日中午,界面新聞在靜安面包房萬航渡路店注意到,盡管門店仍處于營業狀態,也有不少老顧客專程前來購買面包,但店內已無商品繼續銷售。
針對消費者關心的卡券使用問題,靜安面包房于10月25日深夜在官方微信公號發布公告,明確有效卡券可在仍在營業的靜安面包房門店,以及紅房子西餅坊、老大昌等7家合作品牌門店兌換。這一跨品牌兌付舉措,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品牌資產清算前的過渡安排”。
一位長期關注烘焙行業的分析師向界面新聞稱,靜安面包房早期通過中心工廠集中生產保障品質,同時將法式工藝與海派口味結合,依托社區店、商圈店的渠道布局,2010年前占據上海中高端烘焙市場重要份額。?
但近年來,該品牌逐漸陷入發展困境。界面新聞注意到,多位老顧客提到靜安面包房時,會頻繁提到“價格偏高”、“同款吐司比周邊私人面包房貴20%”、“雖然品質好,但性價比越來越低”等評價。
上述分析師指出,靜安面包房的租金、人力成本較高,近年也未推出現象級新品,逐漸被市場邊緣化。與靜安面包房的收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滬上老字號正通過多維轉型實現逆勢增長。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上海老字號沈大成深度挖掘海派飲食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的結合點,推出小煤球鮮肉月餅。新品推出后,沈大成總店每天能賣出一兩萬個。“老字號更需要不斷的創新,才有可能打動更廣大的消費群體?!鄙虼蟪煞矫娣Q。
反觀靜安面包房,雖曾嘗試推出巧克力榛子醬、咸蛋黃等口味吐司,但未能形成市場記憶點,產品結構仍以十年前的經典品類為主。
此外,靜安面包房擁有“世博會服務商”等歷史背書,卻未將其轉化為文化傳播素材,品牌形象仍停留在“老牌面包房”的模糊認知,未能與新一代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在烘焙店同質化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靜安面包房等老字號既無網紅店的社交屬性,又無山姆、盒馬的供應鏈價格優勢,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此外,消費者需求已從“為情懷買單”轉向“好吃、不貴、方便”,若老字號未能及時調整策略,將導致客流流失。
這家40年歷史的老牌面包房陷入破產清算泥潭,也折射出傳統老字號在消費升級與網紅經濟沖擊下的轉型困境。情懷仍是老字號的珍貴資產,但在理性消費時代,僅靠記憶無法支撐生存,唯有貼近市場需求、主動轉型,才能讓“童年的味道”延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