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重要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五五”規劃從市場預期步入政策落地倒計時。
從以往經驗來看,五年計劃首年項目需要落地,投資一般較為活躍。從四中全會公報來看,“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為代表的表述變化顯示政策更加重視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正循環。
A股市對于政策面的敏感度向來是最高的,那么對于主題投資者來說,這次的“十五五”規劃一定是一個不能錯過的重大信號,那我們就來看看哪些ETF或將在這次的政策利好中受益?
科技以及高端制造被反復提及
對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的戰略新興產業方向,三段期間政策重視度較高的板塊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生物醫藥;十三五時期的5G、動力電池;十四五時期的半導體、工業機器人、新能源與新能源車。
從數據上來看,同樣作為政策主線,長線領先板塊大多都有良好的基本面或預期支撐,即具備產業趨勢邏輯的科技主線在政策加持下跑贏勝率提升,比如十二五時期的環保、十三五時期的芯片、十四五時期的新能源汽車。
可以看出這些板塊,在政策利發布的1-3年后整體的漲幅基本都在年華40%-50%的區間中。而在本輪的重要會議中明確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些論述,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未來征程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也似乎預示了未來的方向。

數據來源:求是網
從市場表現看,政策與市場的共振,正是中長期投資機會的重要信號。10月23日全會落幕當日,A股科技板塊探底回升,多支科技類 ETF產品單日吸金超千萬元,資金提前埋伏意圖明顯。
五年規劃戰略新興產業相對收益率與ROE復盤

數據來源:Wind 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布局先進制造有何利器?
從行業來看,目前何高端制造能扯上關系的其實非常多,從高成長的機器人,AI,新能源;到高價值的軍工,航空航天、公用事業等幾乎都能覆蓋,我們今天就先列舉幾個和本輪十五五規劃高度相關的一些賽道:
1、航天強國
十五五規劃對“航天強國”的首次提及,為航空航天板塊的上漲帶來了重磅邏輯支撐,這顯示出對于航天科技發展的重視,加快航天科技的發展對于引領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國證航天航空行業指數,覆蓋航空裝備、航天裝備、軍工電子等細分領域,“航空裝備+航天裝備”權重合計超68%,與低空經濟、大飛機、衛星互聯網等熱門主題高度契合,是全市場軍工含量最高、“含航量”的最高的軍工指數。
相關ETF:萬家國證航天航空行業ETF(159208)年初至今收益超15%,整體業績亮眼;華夏國證航天航空行業ETF(159227)規模超15億,流動性最佳
2、科技自立與半導體
十五五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 ,與當下芯片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理念一脈相承,而中國存儲產業更宏大的敘事是“國產替代”。這一進程正從政策驅動邁向技術與市場驅動的良性循環。
國產替代已進入“深水區”,從“有和無”的問題轉向“好和優”的競爭。在HBM、企業級SSD等高端領域實現突破,并構建從材料、設備到設計的完整生態,是下一階段的關鍵。
其中,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要更廣一些,而從具體個股排布來看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著重于中微公司、北方華創這半導體設備龍頭,受益于半導體行業高投入、高回報屬性,龍頭公司在行業中占據相對領先地位。
而科創半導體材料則要平均的多,包括拓荊科技、滬硅產業等均有9%以上權重,相對而言龍頭效應就沒有那么明顯。因此在本輪行情中整體表現比起前者還是稍遜一籌。
相關ETF:廣發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ETF(560780)近一年的超額收益超6%,整體超額收益優勢明顯;國泰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ETF(159516)是其中規模和交易量最大的一只,流動性優勢比較明顯。
3、先進制造與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中,機器人行業是最年輕的成員,但是同時也是彈性最強的。2025年3月,人形機器人納入《“十五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人形機器人成為“AI+高端制造”融合的最前沿賽道,技術拐點與產業化窗口同期到來。資本密集注入、算法快速迭代之下,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優必選等頭部玩家先后完成小批量交付,預計2025年國內銷量將首次突破千臺大關。
從具體標的來看,國證機器人指數行業分布的更廣,除了機器人產業外還涉及汽車,和國防軍工、醫藥、化工等分支。而中證機器人指數顯然更加純粹,其機械設備+計算機+家電的權重近85%,顯然更加深耕于人形機器人賽道。
相關ETF:華夏中證機器人ETFETF(562500)是全市場唯一規模超兩百億的機器人主題ETF,流動性和規模都斷檔領先。但從收益上看,天弘中證機器人ETF(159770),憑借其強大的主動管理能力,近一年回報超86%,領先于同類基金。
從“十四五”的“卡脖子技術攻堅”到“十五五”的“新質生產力引領”,中國科技發展政策脈絡清晰。四中全會已錨定未來五年產業方向,資本市場資源加速向科技自立自強領域聚集。
站在“十五五”規劃落地的倒計時節點,科技自立自強不再是抽象的政策表述,而是將通過半導體、AI、高端制造等產業的技術突破持續釋放價值。
選擇與自身匹配的科技ETF,本質上是選擇與中國經濟的“質效提升”同頻共振,在分享創新紅利的同時,以專業化工具抵御個股波動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