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世界黃金協會稱,今年是1979年以來金價漲幅最大的一年。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金價漲幅超過六成,尤其是近兩個月,價格起伏更為劇烈。
9月,黃金價格累計上漲約9%,國內品牌足金首飾價格突破1100元/克,29日國際金價首次突破3800美元。此番漲勢延續至10月中旬:14日,國際金價首次突破4300美元。
白銀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9月29日,白銀跟隨黃金的價格飆漲,突破47美元關口。漲勢同樣延續至10月17日——價格一度觸及53美元,較今年初漲幅超過70%,漲勢表現甚至優于黃金。
不過,數日后,黃金和白銀價格開始下跌。
10月21日,國際現貨黃金一度暴跌超6%,價格逼近4000美元,創下自2013年4月以來最大跌幅。白銀追跌,紐約白銀期貨價格跌超7%,創202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買金沒技巧,全靠買得早”成為一眾投資者的信條。此輪金銀價格大漲大跌,刺激著他們的神經。
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有人在國內金價破千元大關當天“上車”,不到一周虧損大幾千元,匆匆離場;有人在年中買入60克黃金,當下每克收益超200元,謀劃著加購;有黃金回收商稱,近期大克重金飾回收量明顯增長,金價劇烈波動刺激黃金持有者清貨。
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分析師朱志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金價自2015年以來步入“慢牛”,進入2025年進入“瘋牛”狀態,今年來漲幅近六成,而且基本呈現單邊上漲的行情。
背后原因是,全球貿易局勢波動催生了市場避險需求,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資產,價格得到進一步推升。他說,今年地緣政治緊張、美聯儲降息、中美貿易談判以及多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等,共同推動了“瘋牛”到來。
據上海證券報,高盛在10月12日的報告稱,年初因市場擔憂美國可能加征關稅,大量白銀從倫敦流向美國,導致倫敦庫存降至低位。近期白銀ETF投資需求激增,吸納了更多白銀后,其短期可得性急劇下降,進而推高了租賃利率,并引爆價格。
“接下來這些利多黃金的因素并沒有改變,未來不確定性較大,所以黃金還有較大上漲空間。”他表示,短期來說,黃金已經出現超賣,價格存在回調的可能性。
金銀價格大起大落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以來,倫敦金現貨價格年均漲幅約為10.21%,其中僅有2007年全年漲幅超過30%。相比之下,本輪金價的迅猛上漲實屬歷史罕見。
據新華社報道,國際金價從每盎司1000美元漲至2000美元,用了12年時間;從每盎司2000美元到3000美元,用了4年多時間。從每盎司3000美元漲至4000美元,僅是6個多月時間。
與此同時,我國央行連續第11個月增持黃金。全球多家央行近年來也都在持續增持黃金。
朱志剛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黃金的背書作用相當重要。我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一方面通過減持美債來增加黃金儲備,另一方面也確實需要黃金作為信用支撐。
截至今年9月末,我國黃金儲備約2300噸,未來這一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金價上漲推動交易量激增。今年9月,全球黃金市場日均成交額高達3880億美元,月環比大漲34%。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最近1個月,金價漲幅達10.65%。其中,10月17日,國內黃金現貨、期貨盤中價格雙雙突破每克千元大關。
而白銀在估值上低于黃金,滯后金價漲幅約5%-8%,但今年5月“特朗普TACO交易”盛行以來,白銀漲幅開始超過黃金。
曾經人們用來形容傳統消費旺季的“金九銀十”,如今成了對真金白銀的直白敘事。
10月17日當天,聽聞金價突破千元大關,從未涉足“炒金”的夢璃(化名)當天決定“上車”。
“當時做了很多功課,想的是金價長期可以漲到1200元/克,就毫不猶豫買了20萬元的虛擬黃金。”
不過夢璃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第二天就跌了,其后幾天,她每天都要十幾次登錄平臺看金價走勢,有漲有跌,但過去一周以跌為主。
“那幾天就惦記這這個事,吃不好睡不好,一打開頁面看到一天損失一千多,不到一周虧了大幾千。能不能到1200元/克不知道,但心里已經扛不住了,現在已經跑路了”。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自10月17日破千元大關后,最近一個多星期,金價發生多次單日內較大幅度回落。
以國內現貨黃金來看,10月20日,金價跌至974.30元/克,10月21日回升至987.12元/克,10月22日直接跌至948.80元/克,單日跌幅近40元/克。
杰寧(化名)則是在今年中入局。那會,她在社交媒體刷到很多關于黃金的投資動態,看到許多大額收益案例,彼時金價約800元/克,她投入約5萬元,在不同平臺買入虛擬黃金,有4萬元走的是長線。
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期間兩次大跌降到700多元,她都沒有離場,“就當是存錢,前幾天金價破千的時候,我的收益到9000多元,不過這幾天又降到5000元-6000元了”。
短線是更刺激的玩法。杰寧分享道,近期金價波動劇烈,她開始嘗試短線買金,在一個合適的價格買進,(每克)漲幾元、十幾元就馬上賣,收益馬上就來了,“短線比較刺激,而且要跟著大佬投,試過半夜3點起來看特朗普說了什么,還要看央行是不是又增持黃金”。
社媒上有更多瘋狂的案例。
有網友曬出截圖稱,數月前貸款300萬在金價800多元/克時購入虛擬黃金,如今收益近50萬元;也有金飾商家下場投資,重注“預售黃金”,但是金價超預期上漲,商家們虧損甚至跑路的不少。
有人被長期漲勢吸引“上車”,也有人看中這股漲勢,率先出手。
從事黃金回收的陳先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最近一周來,出手大克重金飾的客戶明顯變多,“一般是結婚時的金手鐲、金項鏈等,不太是日常佩戴的款式。而且大都是三五年之前,黃金單價兩三百元買進的。”
他說,這種客戶一般一賣就是五六十克,多數是夫妻倆覺得金價漲得差不多了,選擇拋售。
白銀市場也有類似的情況。據媒體報道,有消費者等了半個月才買到六千克的實物白銀,但到手三天浮虧超8000元。連續兩日價格下跌后,她開始猶豫是否繼續持有。
現在投資還是好時機嗎?
另一邊,金價劇烈波動,也在加劇金飾商家的經營壓力。
在廣州大羅珠寶城經營金飾店鋪的黃成(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金飾商家主要掙的就是加工費,“金價高,來買金飾的人就少了,加工費也就少了”。
黃成提到,大家對金飾商家的常見誤解是,以為金價漲得越高、商家越掙錢。但實際上商家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囤貨,比如他2018年入行時買入1000克黃金,每天賣出多少,就即時回貨,黃金作為原料,其價格變動,并不會直接影響金飾商家收益。
“但間接來說,金價漲得太快,會抑制金飾消費,我們能掙的加工費就少了;如果金價跌得厲害,有的商家最初又是高價囤貨,也會導致手頭資產貶值;也有的商家下場投資,貸款買金掙差價,但是金價變動一旦超預期,翻車的比比皆是。”
據朱志剛觀察,現階段金價高位,對于實體黃金尤其是金飾消費帶來很大抑制。其中又以缺乏品牌力、產品結構傳統的金飾商家受到的打擊更大,會出現市場的重新洗牌。
他認為,傳統金飾零售商要及時做出應對。雖然金價高位抑制了金飾消費,但對于時尚、精美金飾產品的需求猶存,更可能轉向已有黃金產品再加工的消費,金飾商家可以拓展加工方面的工藝和營銷。
“還有產品結構的調整。比如推出硬金、古法金、‘痛金’或者有創意加持的小克重、高附加值的黃金產品,還有銀條、銀首飾等。”
朱志剛提到,白銀素有“平民黃金”之稱,其價格走勢長期追隨黃金。但和過去數年黃金一路飆升不同,白銀價格十年難破兩位數。
不過今年來,白銀開始快速增長,單克價格跑到兩位數,漲幅跑贏黃金,“我認為白銀的價格還是被低估了,未來白銀應該還有更大的上漲空間”。
他認為,相比起黃金,白銀仍然偏向于工業金屬的屬性,參與主體主要包括產業鏈上下游和大型投資機構,尤其是光伏產業和電池片產業中,白銀都是核心材料。
不過他也提醒,投資有風險,金銀價格回調風險也不容忽視。在回調后買入不失為一個較好的策略,而追漲則存在一定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操作,避免追漲殺跌。對于有實際需求的投資者,建議可以長期持有,并采取小量分批的方式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