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冰柯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浙江省貿促會針對1000多家本省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浙江外貿發展目前面臨訂單外流、綜合成本高企等三大挑戰。10月27日,浙江省貿促會、省國際商會會長陳建忠在“浙里出海”宏觀形勢報告會上披露上述信息。
此項調查顯示,43%的受訪企業反映第三季度新增訂單同比下降,40%的企業感受到訂單向越南、印度等國家轉移的趨勢,訂單外流仍在持續是企業面臨的首要挑戰。
陳建忠還提及,超過一半的被調查企業稱,物流、倉儲以及滯留港口的費用都在持續上升,成本壓力未能有效緩解。
浙江省貿促會的調查還顯示,貿易壁壘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浙江廣大中小企業普遍因應訴成本高、專業指導不足,在貿易摩擦中處于被動局面。
浙江是全國出口規模第二大的省份,僅次于廣東省。前三季度浙江出口額3.16萬億元,首次站上3萬億元的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且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增速8.3%,高于全國7.1%的同比增幅。

陳建忠在上述報告會上稱,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浙江企業積極調整策略,呈現三個“加速”趨勢。
根據浙江省貿促會的調研,浙江企業的目標市場在加速轉換,企業出海目的地從以傳統歐美市場為主,逐漸向東南亞、墨西哥、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拓展。其中,35%的企業正在積極開拓新市場,盡管美國仍然是浙江的第一大訂單來源地,但占比在不斷下降。
根據杭州海關數據,前三季度,浙江對歐盟、東盟、中東、拉美和非洲的出口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其中,東盟是浙江省主要出口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6.8%,超過美國成為浙江省出口第二大市場。
此外,浙江外貿企業產業鏈加速出海的趨勢更加明顯,從產品出海發展轉變為品牌商和配套商協同出海的新模式。
陳建忠稱,浙江企業的海外投資本地化也在加速,企業由以產品出口為主的輕資產模式,轉向在海外直接投資建廠、設立子公司的重資產模式,以應對關稅壁壘并貼近終端市場。
面對不確定的國際形勢,浙江省貿促會提出多條建議,包括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加大對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力度;優化供應鏈管理,構建更加穩定、成本更低的供應鏈體系;優化合同條款,增強對關稅變動等不確定因素的應對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