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10月30日,大眾汽車集團發布了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其營收為803.05億歐元,同比增長2.3%;營業虧損12.99億歐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28.33億歐元,同比由盈轉虧,差距超過41億歐元;稅后利潤為虧損10.72億歐元,去年同期則盈利15.58億歐元。
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61.5%,至34億歐元。
大眾集團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表示,與上年同期相比,業績明顯走弱主要受低利潤率的電動車產量增加,以及合計75億歐元的額外負擔影響,其中包括美國進口關稅、旗下品牌保時捷的產品戰略調整和相關商譽及企業價值減記等。若剔除相關費用,集團前三季度利潤率為5.4%。
安特利茨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該水平“總體尚可”。另外,美國關稅上調以及由此帶來的銷量下滑,預計全年將對公司造成最高50億歐元的壓力,其負面影響仍將持續。
在大眾集團眾多品牌中,保時捷的業績不佳成為拖累集團整體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今年前9個月,保時捷集團營業利潤從去年同期的約40億歐元暴跌99%,至4000萬歐元。第三季度,保時捷經營虧損更是達9.66億歐元。

保時捷利潤的大幅下滑,主要源于其電動化戰略的調整。2022年,保時捷曾高調宣布“2030年純電車型占比超80%”,但今年9月又宣布重回內燃機(ICE),產品規劃從全面電動化轉向內燃機、插混、純電三線并舉。這一戰略路線的變更,直接帶來了高達18億歐元的巨額支出。
此外,保時捷內部裁員等組織重組以及取消獨立的電池領域業務投資,也帶來了10億歐元的額外支出。僅前三季度,保時捷因重組產生的特殊支出已達27億歐元,預計2025財年與戰略重組相關的總成本將達到約31億歐元。
2025年第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共交付汽車219.9萬輛,同比增長1.0%。從區域市場來看,表現各有不同。西歐、中歐和東歐以及南美洲市場處于增長態勢,北美洲市場銷量則同比下滑9.8%,為24.69萬輛。
中國作為大眾汽車的重要市場,第三季度銷量為66.03萬輛,同比下滑7.2%。隨著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憑借性價比優勢、先進的電池技術和智能化配置迅速崛起,大眾汽車在產品價格、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優勢不再明顯,市場份額逐步被擠壓。
面對當前的業績困境,安特利茨表示,大眾將“嚴格執行”節約措施并對新方法保持開放,重點將放在有針對性地利用規模優勢和更有效地挖掘集團內部協同效應。
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其2025年的銷售收入將與上一年持平。集團的營業銷售回報率預計在2.0%至3.0%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