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莊鍵
10月29日,重陽節當天,一場智慧康養機器人展演在成都舉行,全國超百家企業在生活居家、診療康復等應用場景中展示了約175款智能康養機器人。來自上海張江的傅利葉是參展企業之一。
界面新聞從傅利葉智能獲悉,在本次展演上,公司展出了ExoMotus M4下肢外骨骼機器人、M2上肢力反饋康復機器人等主力產品。
而在不久前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傅利葉首秀了主打交互陪伴的人形機器人GR-3,并首次對外發布了“具身智能康復港”技術解決方案。
該方案以GRx系列人形機器人為核心,融合了多模態感知、大模型、運動控制技術和康養場景需求,覆蓋導診咨詢、上肢康復、認知康復、下肢康復和遠程康復五大訓練交互模塊,能夠提供康復訓練、輔助照護與情感陪伴的一體化服務。

傅利葉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一直將“以人為本”的具身智能作為未來長期發展的戰略主線。針對康養場景,傅利葉將與全球醫療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康復生態體系。
2015年成立于上海張江的傅利葉最早從醫療康復機器人切入市場,并于2017年推出了國內首款商業化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逐步形成覆蓋上肢、下肢、平衡訓練等全產品矩陣。
截至目前,傅利葉已推出30余款智能康復產品,為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3000余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累計服務患者超百萬人。
傅利葉創始人兼CEO顧捷此前曾提到中國治療師數量缺乏的現狀。在他看來,目前中國有經驗的,能夠陪伴并指導患者做康復訓練的治療師缺口很大,隨著未來老齡化程度加深,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特別在很多醫療條件稍弱的基層地區。而具身智能被認為會成為解決這一課題的關鍵路徑。
顧捷認為,機器人可以承擔大量重復性、標準化的康復訓練任務,如認知訓練、肢體功能恢復等,從而釋放治療師的精力,提升整體效率。因此,傅利葉在維持其在康復機器人領域優勢的同時,持續加碼布局具身智能。
從2023年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機器人GR-1,2024年發布GR-2,到今年的GR-3和“具身智能康復港”??梢钥闯銎湔铀偃诵螜C器人在康復領域的實踐探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達22%。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這一數字將突破4億,占比將超30%。
另一方面,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養老服務領域長期從業者(工作8年以上)占比不足14%,而年流失率卻超過30%。護理員、康復治療師等多類人才短缺。這一背景下,智慧康養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持續擴大。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養老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元。而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這一數字已增長至66億元。據國金證券測算,未來5年內中國養老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70億元。
機器人為老人喂飯、翻身、遞物,協助進行走路、抓握康復訓練,依托AI語音系統與老人對話緩解孤獨……這些過去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場景,今年已經在國內不少康復中心、養老院等場景中開展了落地驗證。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隨著AI大模型、具身智能與國產核心機器人零部件的成熟,具身智能今年正大批從實驗室走向真實應用場景。
在這場關于“如何老去”的技術革命中,上海張江無疑走在了前列。除了傅利葉,如身機器人、智元機器人等一批來自張江的企業,都在今年發布了一系列突破性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如身機器人發布了全球首款面向康養設計的載人輪椅人形機器人齊家Q1,專為半失能、失能及獨居老人設計,可以完成起身、翻身、遞水、喂飯、載人移動等高頻照護任務,一站式解決日常照護難題。
2023年6月成立于上海張江的如身機器人,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搭建起“格物”、“致知”、“修身”、“齊家”四個系列的產品矩陣,儼然一匹行業黑馬。
今年9月,如身機器人獲數千萬元級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力合金融獨家投資,資金將用于核心技術迭代、產品工程化落地、養老場景規?;圏c及市場前期布局。目前,如身機器人已啟動Pre-A輪融資。
如身機器人創始人及CEO師云雷此前曾表示,市場需要高通用性、高智能化的康養服務機器人,當前大語言模型技術突破了自然語言交互的瓶頸,使得機器人能夠“聽懂人話”,拆解用戶給出的復雜指令,并分步驟執行。這意味著,打造通用型養老服務機器人的窗口期已經到來。
另一家總部位于張江的公司智元機器人,成立僅2年已成為具身智能行業的領跑者。2025年1月其實現千臺量產下線,開啟商用元年,并進軍海外市場。不久前,其發布的精靈G2機器人已鎖定數億元訂單。
而智元機器人同樣將養老行業作為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近日,智元機器人合伙人、高級副總裁王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公司已開始推進機器人在養老場景的應用。今年公司已在上海某養老院進開展應用試驗,機器人通過說相聲、跳舞及文藝表演為老年人提供情緒價值。
在王闖看來,養老機器人將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是情感陪伴與娛樂服務;預計3年左右進入第二階段,實現協助提物、陪伴出行等功能;5年后將進一步升級至臥床照護等更復雜場景。
他表示,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同時,養老場景對安全性的要求近乎苛刻,一個簡單的端茶倒水動作,就需要機器人具備高度的環境感知和動作控制能力。
目前制約人形機器人普及的關鍵在于可靠性和成本,因此,智元將采取漸進式發展策略:先通過機構市場驗證產品,在養老院等封閉場景積累數據、優化算法,待技術成熟后再向家庭場景滲透。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傅利葉、智元等企業均位于張江機器人谷。作為上海市首批特色產業園區,2020年11月成立的張江機器人谷已集聚近百家機器人產業上下游企業,以及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中心、仿生機器人實驗室等一批功能創新平臺。
張江機器人谷遵循張江科學城“智能造”硬核產業集中承載區的功能定位,通過各類政策加強產業培育力度,推動了機器人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實現了龍頭企業的高密度集聚。
今年7月,張江機器人谷一期平臺項目竣工,該項目通過“工業上樓”模式積極探索城市新型工業化新路徑。項目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集機器人產業生產、研發、辦公等功能于一體。
“我們致力于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為企業提供從研發、生產到市場推廣的全鏈條服務。”張江機器人谷相關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機器人谷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包括眾多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提供了基礎。
張江機器人谷將建設更多應用場景體驗空間,為機器人提供展示和訓練技能的空間,讓企業驗證機器人功能的同時也讓更多市民能體驗與機器人真實交互。
去年7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要研發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提高養老科技產品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執行等能力。
今年2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由我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這一標準規范的發布,不僅反映出國內智慧養老產業快速發展態勢,也代表著中國在養老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及影響力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更明確提到,支持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探索具身智能在醫療康養服務中的示范應用,研發具備多模態感知、柔順運動和場景自適應決策能力的醫療、護理機器人。構建仿真訓練平臺,突破復雜場景下的多任務適應性瓶頸,形成安全適宜的輔助醫療與康復解決方案,推動產業從單機智能向群體服務業態升級。
當下,政策的頂層設計與技術的迭代進化,同時驅動行業加速發展。申萬宏源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在需求、技術、政策多重驅動下,中國康養機器人發展趨勢明確。未來老年人口在康復、護理等方面的服務缺口還將持續擴大,智能養老機器人將成為解決人力短缺的關鍵方案,在養老機構、社區以及家庭照護等場景中提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