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新的法律法規正式施行,同時,一批影響公眾生活多個方面的民生政策也開始實施,其中涉及年滿13周歲女生可免費打HPV疫苗、新車上牌不用再跑車管所和家用防災應急包國標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正式施行
今年9月1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提出,各單位要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源頭管理,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對醫療衛生機構、學校、養老機構、托育機構及大型體育場館等單位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演練予以指導。此外,要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哨點,多途徑、多渠道開展監測,建立智慧化多點觸發機制,提高監測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促進醫防融合,提高應對保障水平。醫療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優化診療方案,提高診斷和救治能力,注重發揮中西醫優勢,提高救治效果。
新法規定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
9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高票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法治宣傳教育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規定國家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體系;同時,抓住“關鍵少數”和“未來多數”,明確推動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法治宣傳教育從青少年開始抓起。法治宣傳教育法規定,將法律知識納入公務員錄用考試內容,將法治教育納入國家工作人員教育培訓規劃和計劃,實行法治宣傳教育法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情況應當列入年度述職內容并接受監督等等。
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管理辦法將施行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管理辦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網絡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為原因、網絡遭受攻擊、網絡存在漏洞隱患、軟硬件缺陷或故障、不可抗力等因素,對網絡和信息系統或其中的數據和業務應用造成危害,對國家、社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該法規定,因網絡運營者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網絡安全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對網絡運營者及有關責任人依法從重處罰。目前,網信部門已開通12387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熱線、官網、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郵件、傳真等六類網絡安全事件報告渠道,網絡運營者、社會組織和個人可通過上述渠道向網信部門報告網絡安全事件。
年滿13周歲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
國家疾控局等七部門10月30日聯合發出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等有關要求,切實降低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宮頸癌等疾病負擔,充分發揮疫苗在防控傳染病中的重要作用,滿足防病需要和群眾健康需求,經國務院同意,決定自2025年11月10日起,在現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基礎上,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組織各地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滿13周歲女孩免費接種2劑次雙價HPV疫苗(間隔6個月)。此前已自費接種首針疫苗的適齡女孩,也可免費接種第二針。當地接種計劃開始實施后,可以前往當地接種機構進行接種。
國產小客車新車上牌不用再跑車管所
公安部10月1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11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行國產小客車新車上牌“一件事”服務,推動車輛銷售發票、購置稅、保險等信息共享核查,實現國產小客車新車上牌全業務數字化辦理,群眾免予提交紙質材料。同時,在“交管12123”App開發應用新車上牌模塊,網上集成選車、購險鏈接和選號、上牌等服務,實現新車信息聯網共享,群眾購置新車后不需要再到車管所驗車,足不出戶網辦登記上牌。據了解,公安部11月1日起實施7項公安交管“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國產小客車新車上牌“一件事”服務、網上辦理解除機動車抵押登記、網上辦理大件運輸車輛臨時號牌、網上補換領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轉籍信息網上轉遞、便利網上辦理駕駛人考試業務、網上申請校車駕駛資格。
我國將進一步擴大免稅店經營品類
財政部等五部門日前印發通知,明確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稅店政策,旨在進一步發揮免稅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費的作用,引導海外消費回流,吸引外籍人員入境消費,促進免稅商品零售業務健康有序發展。通知從四方面完善了免稅店政策,其中提到,優化國內商品退(免)稅政策管理,積極支持口岸出境免稅店和市內免稅店銷售國產品,鼓勵免稅店引入更多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優質產品,增加國產品在免稅店的銷售。進一步擴大免稅店經營品類,將更多便于攜帶的消費品納入經營范圍,新增手機、微型無人機、運動用品、保健食品、非處方藥、寵物食品等熱銷商品,豐富旅客購物選擇。通知還明確,放寬免稅店審批權限,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整合優化免稅店布局。
新生產鋰離子電池將有唯一身份編碼
為加強鋰離子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與質量管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GB/T 45565-2025),并將于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賦予每個新生產電池產品唯一身份編碼,適用范圍覆蓋從單體電池到電池系統的全層級產品。通過“一池一碼”可以實現從生產端到回收端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為產品溯源和行業監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組織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標準的推廣與應用,加快推進鋰電池標準體系相關標準的有效銜接與協調統一,筑牢鋰電池產品安全生產底座。
家用防災應急包國標提供精準化保障
2025年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修訂發布的《家用防災應急包》國家標準(GB/T 36750-2025)將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家里的“生命守護包”有了更科學、更實用、更規范的標準指南。與2018版國標相比,新國標首次將應急包明確劃分為基礎型和擴充型,為不同家庭提供了精準化的防災解決方案。基礎應急包的應急物品從2018版國標中的7項增加至38項。像多功能手電筒、高頻口哨、急救毯、止血帶等都在列,可以滿足緊急情況下的基本生存需求。
鼓勵支持銀行卡清算機構風險信息共享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辦法》圍繞銀行卡清算機構行政許可、運營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原《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辦法》提出,銀行卡清算機構應當建立交易風險監測體系和風險信息共享機制,提示成員機構對存在風險的交易、銀行卡、支付受理終端和特約商戶等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鼓勵和支持銀行卡清算機構之間進行風險信息共享。
應公平無歧視地為用戶提供油氣管網設施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將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是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國家要求建立相應制度,公開與公平開放服務相關信息,公平、無歧視地為符合條件用戶提供油氣管網設施服務;在具備服務能力的情況下,不得拒絕為符合條件用戶提供服務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辦法》與能源法中公平開放罰則充分銜接,明確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違反規定的9種情形,并根據不同違規情形設置相應的處罰標準,便于各級能源主管部門一線執法。同時,為防止部分用戶惡意擾亂市場秩序,明確用戶違反規定的5種情形,保障油氣市場秩序穩定有序。
最高法調整完善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對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范圍作出調整完善,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規定》新增四類網絡案件由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將 “網絡數據權屬、侵權、合同糾紛”“網絡個人信息保護、隱私權糾紛”“網絡虛擬財產權屬、侵權、合同糾紛”“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納入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規定》施行后,北京市、杭州市、廣州市市轄區內應由基層法院審理的上述案件將分別由三家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此外,結合民事案件的管轄調整,《規定》同步調整互聯網法院管轄的行政案件、涉外涉港澳臺案件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