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據財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30日,有消息人士稱Meta計劃發行至少250億美元的投資級債券,且已吸引約1250億美元投資者認購,創下公開公司債發行史上最高紀錄,超越2018年CVS Health為并購安泰人壽而創下的1200億美元認購紀錄。
該公司將發行六期債券,期限從5年至40年不等,由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牽頭承銷,最長期限債券的發行利差約較同期美國國債高出1.4個百分點。
前一天,Meta發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512.42億美元,同比增長26%,高于市場預期的494億美元;凈利潤卻僅為27.09億美元,同比暴降83%;每股攤薄收益為1.05美元,上年同期為6.03美元。
談及凈利潤大幅下滑,Meta回應稱,主要因受“大而美法案”影響,計入一筆159.3億美元的一次性非現金所得稅支出。若不計入,每股收益本應達7.25美元,同比增長20%。這筆巨額稅務支出源于“大而美法案”中的全球無形資產低稅收入(GILTI)條款,該條款強制企業將海外利潤納入當期應稅范圍。
受巨額資本支出計劃及凈利暴跌影響,Meta股價在10月30日美股開盤后一度下跌13.5%,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662.052美元,市值約為1.66萬億美元,單日市值蒸發近2080億美元,創下其歷史上第二大單日跌幅。

近期,Meta在人工智能領域動作頻頻,不僅重金從OpenAI、谷歌、蘋果等科技公司挖角頂尖AI人才,充實研發團隊,同時進行了部分裁員以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發展AI核心業務。例如OpenAI公司至少有10名研究員被其吸納,其中9名是華人科學家。蘋果前AI負責人龐若鳴也被Meta以年薪5000萬美元挖走。
從財報來看,其對AI的大舉投入獲得了一些成效。旗下社交平臺第三季度日活躍用戶數(DAP)達35.4億,同比增長8%;平臺廣告展示量同比增長14%,廣告平均價格同比增長10%。其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業務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4%至4.70億美元,主要得益于Meta Quest和AI眼鏡銷量增加 。
不過,與谷歌、微軟等擁有云業務的科技巨頭不同,Meta的AI投資回報路徑尚不清晰。加拿大豐業銀行分析師Nat Schindler指出,Meta“將需要看到大量新的收入來源,才能證明其資本支出大幅增長的合理性”。同時,AI研發競爭激烈,需持續投入巨額資金,對公司資金鏈構成考驗。
Meta發布財報后,多家投行下調了該公司股票的目標價。美國銀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分析師Justin Post將其對Meta的目標價從900美元下調至810美元,但重申了對該股的“買入”評級。KeyBanc Capital Markets的股票分析師Justin Patterson也將其對Meta的目標股價從905美元下調至875美元,同時維持“增持”評級。
面對市場擔憂,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態度堅決。他在10月29日對分析師表示,要在“超級人工智能”競賽中領先,“積極地前期投入建設能力是正確的策略”。Meta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可能高達720億美元,且2026年支出增長將“明顯更大”,遠超此前預測。
未來,其能否憑借巨額投入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突破、兌現投資回報,仍有待市場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