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共起訴嫌犯105.3萬人,包括緬北電詐集團
最高人民檢察院10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51.96萬人、提起公訴105.3萬人,同比分別下降12.9%和11.7%。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懲治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起訴3.98萬人,同比下降10.8%。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起訴涉黑惡犯罪6901人、“保護傘”47人。依法懲治“黃賭毒”“盜搶騙”等犯罪,起訴36.7萬人。加大危害生產安全犯罪懲治力度,起訴重大責任事故、危險作業等犯罪3292人。制定促進網絡治理專門方案,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犯罪13.6萬人,其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4.9萬人。協同推進打擊涉緬北等電詐專項行動,指導地方檢察機關對緬北白家、劉家、魏家犯罪集團案依法提起公訴。
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
國家發改委10月31日舉行10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截至目前,5000億元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共支持2300多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萬億元,重點投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基礎設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等城市更新領域。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對經濟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時還支持了一批符合條件的重要行業、重點領域民間投資項目。
今年災害天氣對糧食產量影響總體可控,有望再獲豐收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多地農業生產遭遇不利天氣影響。春季,北方冬麥產區特別是陜西、河南等地遭遇不同程度干旱;9月份以來,河南、山東等黃淮海地區出現多年少見的持續陰雨天氣,對糧食生產帶來不小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密切跟蹤研判形勢變化,支持地方積極做好災情應對;同時,暢通收購收儲渠道,切實穩定糧食市場,力爭把災害對糧食生產、農民收入的影響降到最低。經過努力,夏糧穩產豐收,早稻實現增產,秋糧生產具有較好基礎、正在陸續收獲。從各方面反映情況看,災害天氣對糧食產量影響總體可控,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應急管理部:國家地震災害應急響應分級標準調整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10月31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修訂的《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新修訂的《預案》降低了地震災害分級標準中對死亡(含失蹤)人數的規定,將國家地震災害應急響應的分級標準調整為初判發生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或重點地區發生7.0級以上地震,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初判發生重大地震災害或重點地區發生6.5級以上、7.0級以下地震,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初判發生較大地震災害或重點地區發生6.0級以上、6.5級以下地震,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初判發生一般地震災害或重點地區發生5.0級以上、6.0級以下地震,啟動四級應急響應。《預案》還明確“重點地區”概念,即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以及地震發生所在區域內人口平均密度達到2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區,增強了啟動響應的可操作性。
工信部:計劃2030年綠色工廠產值占比提高至40%
國務院新聞辦10月31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拓展綠色貿易相關情況。工信部表示,將強化價值創造,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提升產品附加值,獲得“綠色溢價”,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王鵬表示,下一步,加快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回收、循環利用等全鏈條的綠色轉型升級。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面計劃,計劃到2030年,國家、省、市各級綠色工廠產值占比提高到40%,開展綠色供應鏈提升行動,推動高新區、工業園區綠色轉型,積極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園區。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經累計創建了451家綠色設計企業,開發推廣了綠色產品超過4萬個,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綠色工業園區491家,國家綠色工廠產值占比超過20%。
我國提出的綠色貿易倡議獲50多個經濟體積極響應
國務院新聞辦10月31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拓展綠色貿易相關情況。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我國提出的《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已經得到50多個經濟體積極響應,成為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我國將繼續推動擴員和落實,同時切實履行在亞太經合組織環境產品清單的關稅減讓承諾,清單內產品關稅已如期降到5%以下。此外,我國在與南非等國簽署的深化雙邊貿易暢通合作諒解備忘錄中也納入了綠色貿易有關內容。商務部表示,將持續提升高標準自貿區網絡“綠色含量”,深化國內改革對接國際綠色標準,促進國內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住建部:1-9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3萬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10月31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2025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根據各地統計上報數據,1-9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3萬個。分地區看,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江蘇、安徽、海南、重慶、陜西、青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11個地區已完成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13部門聯合開展今年全國“優化消費環境月”活動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0月31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出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全國“優化消費環境月”活動。活動以“優化消費環境 提振消費信心”為主題,深入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為構建“誠信、公平、便捷、安全”的消費環境提供系統性支撐。13部門將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各自職能,組織開展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保護知識產權 打擊侵權假冒國際合作”分論壇、“信息通信暖心服務十件實事”成果發布、“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系列宣傳、“食品數字標簽”推廣應用等20余項主題活動。
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同比增長47.7%
國家能源局10月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前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1億千瓦,同比增長47.7%,約占新增裝機的84.4%。其中,水電新增716萬千瓦,風電新增610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2.40億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105萬千瓦。截至9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1.98億千瓦。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8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5.5%,約占全部發電量四成左右,達到同期工業用電量的六成左右,有力支撐了全社會電力供應。
金融監管將嚴肅整治利用App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問題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10月31日從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獲悉,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部際聯席會議日前在京召開嚴厲打擊利用App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專題會議,強調要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嚴肅整治利用App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問題,堅決守護好老百姓“錢袋子”。會議要求聯席會議有效發揮綜合協調平臺作用,加強部署推動,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各相關行業主管、監管部門深入落實“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業必須管風險”要求,加強條線指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對大要案件重拳出擊、震懾犯罪,對風險苗頭強化打早打小,從源頭上筑牢風險防范堤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