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hf2o"></blockquote>

      <cite id="uhf2o"></cite>
    • <rt id="uhf2o"><label id="uhf2o"></label></rt>
      <output id="uhf2o"><big id="uhf2o"></big></output>
      <big id="uhf2o"><fieldset id="uhf2o"></fieldset></big>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亚洲人妻一区二区精品,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性一交一乱一伦,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正在閱讀:

      商業頭條No.97 | 淘寶依然能戰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商業頭條No.97 | 淘寶依然能戰

      “淘寶歸來”,并不僅僅是復述一家公司的起伏與轉身,它更像是講述巨頭在新的周期中,如何找到方法,重新入局。

      淘寶閃購官方圖

      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阿里的重要戰役經常在同一個會議室里發生。

      陳帆推門走進“淘寶閃購”閉關會議室時,抬頭看到了熟悉的門牌名——與他多年前參與“All in 無線”“春節紅包”時看到的一樣。那一刻,久違的壓迫感與興奮感同時涌上來。陳帆在阿里十多年了,熟悉的房間名讓他想起阿里史上那些重要的時刻。

      過去十年,阿里的對手一直在變。它曾與京東爭奪電商平臺霸主,曾被新興勢力拼多多蠶食陣地并超越市值,也在短視頻與新流量平臺的興起中感受到巨變的逼近。

      現在,它最新的對手變成了美團。

      4月30日,阿里正式加入外賣與即時零售大戰。淘天整合餓了么的供給,把“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閃購”一詞早在2018年就被美團提出使用,但用戶認知尚未定型。淘寶把“閃購”直接放在首頁一級入口,資源極大傾斜,戰役迅速鋪開。

      自此,陳帆就和同事們一起進入了“戰時狀態”。另一位淘寶閃購員工王睿回憶,4月中下旬到5月,幾乎全員加班,產品原定夏季上線,但時機不等人。直到6、7月戰事進入中段,團隊才有時間輪流調休。

      “剛開始,大家對于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我們能做到什么樣都看不清楚,心里沒底。”王睿說。但在拿到初期的數據反饋之后,團隊信心回來了。

      2025年夏天,阿里拿到一場比較關鍵的勝利。8月“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節點后,淘寶閃購披露日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峰值一度超過美團。在經歷了過去900多天的內部改革震蕩、外部市值被對手超越的陣痛后,阿里等待這樣一場提振信心的勝利,確實太久了。

      這場勝利與阿里的組織結構調整同頻。2024年11月21日,國內外電商主業整合到蔣凡手下。僅中國電商與國際電商兩個集團,年營收就超過5300億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蔣凡便用淘寶閃購這場硬仗,對內向阿里12萬人重塑了“阿里能戰”的信念。

      在這個時點,業務勝利比短期財務數字更重要。資本市場也給出過反饋:8月29日收盤,阿里巴巴美股價大漲12.9%,收報135美元/股,創下距2023年3月以來的最佳單日表現。

      阿里為何重注即時零售?蔣凡又如何執棋并快速落地? 這是這場戰役背后值得尋求的問題。

      阿里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蔣凡 來源:阿里巴巴官網

      低迷下的時機

      要理解這場戰役為何如此關鍵,需回溯阿里一段漫長而低迷的陣痛期。

      2020年市值抵達峰值之后,二十年高增長紅利消失,再加上疫情、反壟斷等沖擊,重壓落在阿里身上。更關鍵的是,新對手開始侵蝕阿里電商基本盤。拼多多用更低的價格切入龐大的下沉市場;抖音用內容和流量改變了貨架電商的交易邏輯。阿里面對外部壓力,也曾出現內部士氣下滑與方向的迷茫。

      2023年,時任CEO張勇力推“1+6+N”分拆改革,期望各業務提高自驅力。但效果不盡如人意,電商板塊力量被分散,各自為戰,也難以打出硬仗。到同年末,阿里市值被拼多多首次超越,這也讓阿里管理層痛定思痛。創始人馬云更是鮮見地在內網分享長文,他指出阿里最核心需要的變化,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

      過去一年,馬云為阿里明確了“回歸互聯網、回歸用戶、回歸淘寶”的方向。新任CEO吳泳銘把重心放在“用戶為先,AI驅動”,聚焦兩大核心:電商與云計算。大電商集權到蔣凡手下,淘天內部也推進了管理團隊年輕化,對組織結構、業務策略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年底前,集團相繼處理高鑫零售、銀泰等資產。

      時間撥到2025年開年后,京東外賣高調下場,客觀上為市場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用戶教育。它證明了市場對補貼的高敏感性,為阿里入場創造了時機。

      淘寶在4月入場。他們的策略是先不惜代價沖擊單量,以規模為先,在過程中繼續迭代組織、磨合業務,以避免傷及用戶體驗,比如出現大面積的延遲履約等問題。

      在收購餓了么七年之后,阿里已經積累起一套成熟的外賣運營履約體系,這也是其能快速反應的基礎。在這個過程里,蔣凡更多是方向上的把控,在業務落地執行層面,淘寶閃購的部分產品、運營、地推,都是直接沿用餓了么的團隊,補貼和營銷則背靠大淘寶及其品牌資源。

      一位接近淘寶閃購的人士向界面新聞評價稱:“確實要感謝京東在前方扛了一波壓力,他們讓我們看到,完全可以用強補貼的方式快速撬動市場。外賣不是統一的宏大戰場,而是一個個區域性的局部市場,在效率差距不大的前提下,持續的補貼有機會轉化為局部區域的供應鏈優勢。”

      蔣凡的決策風格一向是快、準、狠。他遵循“60分萬歲”的原則,將精力集中于最關鍵的事情,這也帶來了淘寶閃購戰略上的高效執行。“閃購”得到充足的資源:淘寶流量全力支援,預算從百億級拉到更高,線下廣告快速鋪開,頂流代言密集上線。

      “一個阿里”——這也是過去這個巨頭最擅長的事情。

      蔣凡用合在一起的淘寶閃購,交出了證明其執行力的一條增長曲線:據淘寶閃購官方披露,其上線6天超1000萬單,上線27天超4000萬單;到6月底,訂單超6000萬單;到了8月,其日訂單量峰值達1.2億單。

      制圖:何苗 數據整理:周末

      這也是一次窗口期判斷——馬云曾在內部高管閉門會上闡述阿里重投即時零售的根本原因:即時零售與本地生活在中國還有增長空間,服務業數字化仍不充分,大平臺可以通過更高頻的服務把關系鏈條再度收緊。

      阿里重新選擇了一個高頻入口,用它反哺主站,延長用戶停留時間,并試圖撬動品牌與中小商家的新場景。

      組織之戰

      陳帆回顧了阿里過去也曾經參與過的本地生活戰爭,“以前就是因為有太多競爭視角了,只盯著對手,反而只創造了短期價值。今天我們的關注點放在消費者和商家身上,不是為了打敗誰,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閃購戰役之后,內部氛圍也隨之改變,“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確的事)被頻繁提及。

      過去,資源在阿里不同業務之間拉扯,現在把電商主業的指揮權收束在一個指揮部。蔣凡負責用戶、商家、履約一整條鏈路,才能把優先級排成一條線——淘寶閃購的入口和預算資源才得以被快速聚攏。

      組織氛圍也在恢復。5月8日,集團打通內部論壇權限,淘天、阿里云、大文娛、菜鳥、釘釘、飛豬、國際業務的員工,時隔兩年又在內網重聚,被外界視為“精神信號”。6月23日,餓了么、飛豬并入中國電商事業群,業務劃分收攏為四大集團。吳澤明(花名范禹)繼續擔任餓了么董事長兼CEO,莊卓然(花名南天)繼續擔任飛豬CEO,均向蔣凡匯報。

      雖未明說,但“1+6+N”已經相當于被掃進了歷史角落。

      界面新聞了解到,最早正是范禹和淘寶平臺總裁處端反復磨合淘寶閃購的細節與團隊。內部人士認為,這種高層級的默契配合,是打破壁壘的前提。

      最高層的支持無聲但有力。這一年馬云頻繁現身集團重要業務,但又極其低調不曾公開露面。一個細節是在淘寶閃購的高管簽名制服上,簽名的不是馬云一人,還有另外三位核心決策者:吳泳銘、蔣凡、吳澤明。“創始人雖然不公開發聲了,但大家又都知道,他的存在給了很多信心。簽這幾個人的名字也是一種認可和背書。”王睿表示。

      在外賣戰場快速拿到結果后,淘寶閃購乘勝追擊,下一步棋指向了到店業務。這也被外界看作是對美團后方“糧倉”的偷襲——在美團的營收利潤結構里,到店業務常年占據利潤比例大頭。

      8月,在淘寶閃購團購的閉關項目室內,組織上的融合更進一步。像陳帆一樣,來自淘寶閃購前端、后端,甚至支付寶、高德等跨BG的阿里員工,所有人都被物理性地聚集在一起,做項目的閉關攻堅。

      “在阿里內部,我已經好久沒有感受到這么高的協同效率了。”陳帆對比道,“以前正常迭代按月算,現在是以天推進,業務、產品、技術不再需要走冗長的流程,直接面對面對接。”

      而跟前幾次大戰相比,今天阿里整體的策略顯得更為成熟。陳帆說內部復盤發現,當初其實有很多地方沒有看透,回歸價值,看重消費者的體驗和商家的經營效率,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制圖:何苗 數據整理:周末

      淘寶歸來

      “閃購”的勝利給阿里帶來喘息與士氣,但淘寶要承擔更大的目標。

      淘寶要把自己變成大消費的入口。阿里很清楚,外賣只是個毛利很薄的“苦生意”。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晚點LatePost》的采訪中說,美團的OPM(運營利潤率)只有三點幾,外賣大戰開打后,高額補貼和廣告投入更是讓三家平臺增加大量現金支出。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收入同比增長11.7%,但調整后凈利潤同比暴跌89%。而阿里整個中國電商集團的EBITA(息稅前利潤)從去年的487.5億下降到了今年的383.9億,同比減少了約104億元,自然也是受淘寶閃購的影響。

      對戰幾方的決心和目標顯然不同。美團這些年一直試圖用外賣擴展用戶消費的邊界,而對于阿里或者京東來說,外賣是反哺主站的額外流量來源,甚至不僅是高頻帶動低頻,還可以用大消費平臺實現“一魚多吃”,覆蓋用戶的全場景消費。

      在閃購大戰之前,淘寶主站已經開始調整,做自己更擅長的事:回歸貨架電商,把GMV(商品交易總額)重新放到核心位置,服務優質品牌商家與高凈值用戶。同時,營銷節奏與促銷節奏更日常化,大促不再只靠少數幾個“峰值日”,而是用更密的波峰提高整體效率。

      數據層面,閃購的確有效拉動了淘寶主站的流量:8月,閃購拉動淘寶App的MAU(月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長25%,日均活躍用戶數(DAU)增長20%。據QuestMobile監測,今年7月,淘寶APP的DAU同比去年7月增長了17%,與拼多多的日活差距從今年4月的500萬拉大到7月的5000萬。

      閃購對于阿里生態下的其他業務也有明顯帶動。接入閃購后,天貓超市半日達訂單同比增長50% 、盒馬上線訂單同比增長70%。 但是具體這個業務能給主站電商大盤帶來多少的交叉銷售,外界看得仍不夠清晰。

      第二季度阿里剛剛入場,財報表現也只是逐現端倪。2025年二季度,阿里中國電商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0%至892.52億元,蔣凡在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示,閃購帶動手機淘寶用戶活躍度增加,直接拉動廣告收入上漲。

      從淘寶整體視角來看,大賬單可能會迎來不錯的增長,但是閃購也是一筆不菲的投入,要判斷這筆“確定性支出”是否物有所值,還待三季度淘天電商GMV的增長和營銷費用率披露。

      面對當下的雙11,淘寶閃購和核心主站如何配合,在其內部也將迎來一次大考。在雙11發布會后的采訪中,天貓總裁家洛表達了阿里的觀點——不會是左右手互搏,這是個巨大的增量空間機會。家洛透露,閃購和AI的增量效果,已經在雙11之前看到初步的驗證和落地。

      在剛剛過去的雙11發布會上,淘寶天貓對外輸出了AI進展。目前,淘寶天貓平臺的算力較之前提升了40倍,貨架電商的核心基礎——20億商品已經重新被AI理解組織,搜推廣也完成了AI化的改造,融入了大語言模型。對于阿里百億級的電商大盤來說,搜索推薦的廣告效率哪怕提升1%,一年也能撬動可觀的收入增量。

      與此同時,蔣凡管轄下的國際商業板塊也在與國內電商加速協同。據界面新聞了解,業務層面,阿里旗下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已經和天貓完成系統打通,速賣通也在針對天貓商家推出品牌出海計劃,未來天貓的貨品通到海外,已經提上日程。

      重慶李子壩地鐵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團隊協作層面,范禹向界面新聞表示,在大的阿里體系下,會結合團隊自身特點與擅長能力,去做自然分工,共享基礎能力,希望發揮業務1+12的效果。用戶體驗視角是不分“端”和業務的,最終所有團隊協作的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和助力商家增長。

      美團仍是淘寶閃購最主要的對手,但這個對手是非常難啃的骨頭。外界的一個核心判斷是,王興與美團是從最慘烈、最艱苦的行業中廝殺出來的,擅長于苦活、臟活、累活,其組織更具韌性,更適合一場比拼耐心和運營效率的“苦戰”。而阿里的組織架構則更擅長于宏大的戰略布局和商業模式創新。

      “對于閃購之戰,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爭取第一,維持心智。”王睿告訴界面新聞。這場競爭最終可能演變為,在補貼烈度極高的階段,各方原有的效率差異會被暫時掩蓋;只有當競爭回歸理性時,每單1-2元利潤的細微效率差距,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則向界面新聞評價稱,他們將即時零售看成一場長期戰,甚至以三年、五年長周期的耐心心態,等待補貼戰過去,最終再以低成本快速收攏用戶。

      回過頭看,淘寶閃購是阿里一次寶貴的“破局”。從激進分拆到收攏回歸,阿里用三年時間進行了一場巨大的組織轉向。最終,在2025年通過一場閃購戰役,阿里似乎終于找回了那個“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自己。

      一位阿里中層員工告訴界面新聞:“我覺得,經過過去三年的調整,到現在已經脫胎換骨了,我們走過了經濟周期低谷期,已經進入上行周期。這場戰爭,其意義遠超訂單數字本身,它關乎信心,關乎方向,更關乎阿里人能否重拾‘相信’的力量。”

      “淘寶歸來”,并不僅僅是復述一家公司的起伏與轉身,它更像是講述巨頭在新的周期中,如何找到方法,重新入局。

      十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比的是“誰跑得更快”;今天,比的是“誰還在動,誰還能變”。回望這個周期,各個巨頭都經歷過高點的回落。當行業走過了紅利期,走到了要“精打細算”的階段,大家都在尋找方法:還能怎么增長?怎么贏回用戶?答案可能沒有捷徑:回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地方,從基礎能力做起。

      這或許是未來巨頭們要學會的東西——不依靠慣性,不依靠已經擁有的東西,靠重新判斷,重新出發。

      (陳帆、王睿皆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商業頭條No.97 | 淘寶依然能戰

      “淘寶歸來”,并不僅僅是復述一家公司的起伏與轉身,它更像是講述巨頭在新的周期中,如何找到方法,重新入局。

      淘寶閃購官方圖

      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阿里的重要戰役經常在同一個會議室里發生。

      陳帆推門走進“淘寶閃購”閉關會議室時,抬頭看到了熟悉的門牌名——與他多年前參與“All in 無線”“春節紅包”時看到的一樣。那一刻,久違的壓迫感與興奮感同時涌上來。陳帆在阿里十多年了,熟悉的房間名讓他想起阿里史上那些重要的時刻。

      過去十年,阿里的對手一直在變。它曾與京東爭奪電商平臺霸主,曾被新興勢力拼多多蠶食陣地并超越市值,也在短視頻與新流量平臺的興起中感受到巨變的逼近。

      現在,它最新的對手變成了美團。

      4月30日,阿里正式加入外賣與即時零售大戰。淘天整合餓了么的供給,把“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閃購”一詞早在2018年就被美團提出使用,但用戶認知尚未定型。淘寶把“閃購”直接放在首頁一級入口,資源極大傾斜,戰役迅速鋪開。

      自此,陳帆就和同事們一起進入了“戰時狀態”。另一位淘寶閃購員工王睿回憶,4月中下旬到5月,幾乎全員加班,產品原定夏季上線,但時機不等人。直到6、7月戰事進入中段,團隊才有時間輪流調休。

      “剛開始,大家對于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我們能做到什么樣都看不清楚,心里沒底。”王睿說。但在拿到初期的數據反饋之后,團隊信心回來了。

      2025年夏天,阿里拿到一場比較關鍵的勝利。8月“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節點后,淘寶閃購披露日訂單峰值突破1.2億單,峰值一度超過美團。在經歷了過去900多天的內部改革震蕩、外部市值被對手超越的陣痛后,阿里等待這樣一場提振信心的勝利,確實太久了。

      這場勝利與阿里的組織結構調整同頻。2024年11月21日,國內外電商主業整合到蔣凡手下。僅中國電商與國際電商兩個集團,年營收就超過5300億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蔣凡便用淘寶閃購這場硬仗,對內向阿里12萬人重塑了“阿里能戰”的信念。

      在這個時點,業務勝利比短期財務數字更重要。資本市場也給出過反饋:8月29日收盤,阿里巴巴美股價大漲12.9%,收報135美元/股,創下距2023年3月以來的最佳單日表現。

      阿里為何重注即時零售?蔣凡又如何執棋并快速落地? 這是這場戰役背后值得尋求的問題。

      阿里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蔣凡 來源:阿里巴巴官網

      低迷下的時機

      要理解這場戰役為何如此關鍵,需回溯阿里一段漫長而低迷的陣痛期。

      2020年市值抵達峰值之后,二十年高增長紅利消失,再加上疫情、反壟斷等沖擊,重壓落在阿里身上。更關鍵的是,新對手開始侵蝕阿里電商基本盤。拼多多用更低的價格切入龐大的下沉市場;抖音用內容和流量改變了貨架電商的交易邏輯。阿里面對外部壓力,也曾出現內部士氣下滑與方向的迷茫。

      2023年,時任CEO張勇力推“1+6+N”分拆改革,期望各業務提高自驅力。但效果不盡如人意,電商板塊力量被分散,各自為戰,也難以打出硬仗。到同年末,阿里市值被拼多多首次超越,這也讓阿里管理層痛定思痛。創始人馬云更是鮮見地在內網分享長文,他指出阿里最核心需要的變化,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

      過去一年,馬云為阿里明確了“回歸互聯網、回歸用戶、回歸淘寶”的方向。新任CEO吳泳銘把重心放在“用戶為先,AI驅動”,聚焦兩大核心:電商與云計算。大電商集權到蔣凡手下,淘天內部也推進了管理團隊年輕化,對組織結構、業務策略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年底前,集團相繼處理高鑫零售、銀泰等資產。

      時間撥到2025年開年后,京東外賣高調下場,客觀上為市場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用戶教育。它證明了市場對補貼的高敏感性,為阿里入場創造了時機。

      淘寶在4月入場。他們的策略是先不惜代價沖擊單量,以規模為先,在過程中繼續迭代組織、磨合業務,以避免傷及用戶體驗,比如出現大面積的延遲履約等問題。

      在收購餓了么七年之后,阿里已經積累起一套成熟的外賣運營履約體系,這也是其能快速反應的基礎。在這個過程里,蔣凡更多是方向上的把控,在業務落地執行層面,淘寶閃購的部分產品、運營、地推,都是直接沿用餓了么的團隊,補貼和營銷則背靠大淘寶及其品牌資源。

      一位接近淘寶閃購的人士向界面新聞評價稱:“確實要感謝京東在前方扛了一波壓力,他們讓我們看到,完全可以用強補貼的方式快速撬動市場。外賣不是統一的宏大戰場,而是一個個區域性的局部市場,在效率差距不大的前提下,持續的補貼有機會轉化為局部區域的供應鏈優勢。”

      蔣凡的決策風格一向是快、準、狠。他遵循“60分萬歲”的原則,將精力集中于最關鍵的事情,這也帶來了淘寶閃購戰略上的高效執行。“閃購”得到充足的資源:淘寶流量全力支援,預算從百億級拉到更高,線下廣告快速鋪開,頂流代言密集上線。

      “一個阿里”——這也是過去這個巨頭最擅長的事情。

      蔣凡用合在一起的淘寶閃購,交出了證明其執行力的一條增長曲線:據淘寶閃購官方披露,其上線6天超1000萬單,上線27天超4000萬單;到6月底,訂單超6000萬單;到了8月,其日訂單量峰值達1.2億單。

      制圖:何苗 數據整理:周末

      這也是一次窗口期判斷——馬云曾在內部高管閉門會上闡述阿里重投即時零售的根本原因:即時零售與本地生活在中國還有增長空間,服務業數字化仍不充分,大平臺可以通過更高頻的服務把關系鏈條再度收緊。

      阿里重新選擇了一個高頻入口,用它反哺主站,延長用戶停留時間,并試圖撬動品牌與中小商家的新場景。

      組織之戰

      陳帆回顧了阿里過去也曾經參與過的本地生活戰爭,“以前就是因為有太多競爭視角了,只盯著對手,反而只創造了短期價值。今天我們的關注點放在消費者和商家身上,不是為了打敗誰,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閃購戰役之后,內部氛圍也隨之改變,“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確的事)被頻繁提及。

      過去,資源在阿里不同業務之間拉扯,現在把電商主業的指揮權收束在一個指揮部。蔣凡負責用戶、商家、履約一整條鏈路,才能把優先級排成一條線——淘寶閃購的入口和預算資源才得以被快速聚攏。

      組織氛圍也在恢復。5月8日,集團打通內部論壇權限,淘天、阿里云、大文娛、菜鳥、釘釘、飛豬、國際業務的員工,時隔兩年又在內網重聚,被外界視為“精神信號”。6月23日,餓了么、飛豬并入中國電商事業群,業務劃分收攏為四大集團。吳澤明(花名范禹)繼續擔任餓了么董事長兼CEO,莊卓然(花名南天)繼續擔任飛豬CEO,均向蔣凡匯報。

      雖未明說,但“1+6+N”已經相當于被掃進了歷史角落。

      界面新聞了解到,最早正是范禹和淘寶平臺總裁處端反復磨合淘寶閃購的細節與團隊。內部人士認為,這種高層級的默契配合,是打破壁壘的前提。

      最高層的支持無聲但有力。這一年馬云頻繁現身集團重要業務,但又極其低調不曾公開露面。一個細節是在淘寶閃購的高管簽名制服上,簽名的不是馬云一人,還有另外三位核心決策者:吳泳銘、蔣凡、吳澤明。“創始人雖然不公開發聲了,但大家又都知道,他的存在給了很多信心。簽這幾個人的名字也是一種認可和背書。”王睿表示。

      在外賣戰場快速拿到結果后,淘寶閃購乘勝追擊,下一步棋指向了到店業務。這也被外界看作是對美團后方“糧倉”的偷襲——在美團的營收利潤結構里,到店業務常年占據利潤比例大頭。

      8月,在淘寶閃購團購的閉關項目室內,組織上的融合更進一步。像陳帆一樣,來自淘寶閃購前端、后端,甚至支付寶、高德等跨BG的阿里員工,所有人都被物理性地聚集在一起,做項目的閉關攻堅。

      “在阿里內部,我已經好久沒有感受到這么高的協同效率了。”陳帆對比道,“以前正常迭代按月算,現在是以天推進,業務、產品、技術不再需要走冗長的流程,直接面對面對接。”

      而跟前幾次大戰相比,今天阿里整體的策略顯得更為成熟。陳帆說內部復盤發現,當初其實有很多地方沒有看透,回歸價值,看重消費者的體驗和商家的經營效率,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制圖:何苗 數據整理:周末

      淘寶歸來

      “閃購”的勝利給阿里帶來喘息與士氣,但淘寶要承擔更大的目標。

      淘寶要把自己變成大消費的入口。阿里很清楚,外賣只是個毛利很薄的“苦生意”。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晚點LatePost》的采訪中說,美團的OPM(運營利潤率)只有三點幾,外賣大戰開打后,高額補貼和廣告投入更是讓三家平臺增加大量現金支出。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收入同比增長11.7%,但調整后凈利潤同比暴跌89%。而阿里整個中國電商集團的EBITA(息稅前利潤)從去年的487.5億下降到了今年的383.9億,同比減少了約104億元,自然也是受淘寶閃購的影響。

      對戰幾方的決心和目標顯然不同。美團這些年一直試圖用外賣擴展用戶消費的邊界,而對于阿里或者京東來說,外賣是反哺主站的額外流量來源,甚至不僅是高頻帶動低頻,還可以用大消費平臺實現“一魚多吃”,覆蓋用戶的全場景消費。

      在閃購大戰之前,淘寶主站已經開始調整,做自己更擅長的事:回歸貨架電商,把GMV(商品交易總額)重新放到核心位置,服務優質品牌商家與高凈值用戶。同時,營銷節奏與促銷節奏更日常化,大促不再只靠少數幾個“峰值日”,而是用更密的波峰提高整體效率。

      數據層面,閃購的確有效拉動了淘寶主站的流量:8月,閃購拉動淘寶App的MAU(月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長25%,日均活躍用戶數(DAU)增長20%。據QuestMobile監測,今年7月,淘寶APP的DAU同比去年7月增長了17%,與拼多多的日活差距從今年4月的500萬拉大到7月的5000萬。

      閃購對于阿里生態下的其他業務也有明顯帶動。接入閃購后,天貓超市半日達訂單同比增長50% 、盒馬上線訂單同比增長70%。 但是具體這個業務能給主站電商大盤帶來多少的交叉銷售,外界看得仍不夠清晰。

      第二季度阿里剛剛入場,財報表現也只是逐現端倪。2025年二季度,阿里中國電商集團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0%至892.52億元,蔣凡在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示,閃購帶動手機淘寶用戶活躍度增加,直接拉動廣告收入上漲。

      從淘寶整體視角來看,大賬單可能會迎來不錯的增長,但是閃購也是一筆不菲的投入,要判斷這筆“確定性支出”是否物有所值,還待三季度淘天電商GMV的增長和營銷費用率披露。

      面對當下的雙11,淘寶閃購和核心主站如何配合,在其內部也將迎來一次大考。在雙11發布會后的采訪中,天貓總裁家洛表達了阿里的觀點——不會是左右手互搏,這是個巨大的增量空間機會。家洛透露,閃購和AI的增量效果,已經在雙11之前看到初步的驗證和落地。

      在剛剛過去的雙11發布會上,淘寶天貓對外輸出了AI進展。目前,淘寶天貓平臺的算力較之前提升了40倍,貨架電商的核心基礎——20億商品已經重新被AI理解組織,搜推廣也完成了AI化的改造,融入了大語言模型。對于阿里百億級的電商大盤來說,搜索推薦的廣告效率哪怕提升1%,一年也能撬動可觀的收入增量。

      與此同時,蔣凡管轄下的國際商業板塊也在與國內電商加速協同。據界面新聞了解,業務層面,阿里旗下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已經和天貓完成系統打通,速賣通也在針對天貓商家推出品牌出海計劃,未來天貓的貨品通到海外,已經提上日程。

      重慶李子壩地鐵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團隊協作層面,范禹向界面新聞表示,在大的阿里體系下,會結合團隊自身特點與擅長能力,去做自然分工,共享基礎能力,希望發揮業務1+12的效果。用戶體驗視角是不分“端”和業務的,最終所有團隊協作的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消費者體驗和助力商家增長。

      美團仍是淘寶閃購最主要的對手,但這個對手是非常難啃的骨頭。外界的一個核心判斷是,王興與美團是從最慘烈、最艱苦的行業中廝殺出來的,擅長于苦活、臟活、累活,其組織更具韌性,更適合一場比拼耐心和運營效率的“苦戰”。而阿里的組織架構則更擅長于宏大的戰略布局和商業模式創新。

      “對于閃購之戰,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爭取第一,維持心智。”王睿告訴界面新聞。這場競爭最終可能演變為,在補貼烈度極高的階段,各方原有的效率差異會被暫時掩蓋;只有當競爭回歸理性時,每單1-2元利潤的細微效率差距,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則向界面新聞評價稱,他們將即時零售看成一場長期戰,甚至以三年、五年長周期的耐心心態,等待補貼戰過去,最終再以低成本快速收攏用戶。

      回過頭看,淘寶閃購是阿里一次寶貴的“破局”。從激進分拆到收攏回歸,阿里用三年時間進行了一場巨大的組織轉向。最終,在2025年通過一場閃購戰役,阿里似乎終于找回了那個“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自己。

      一位阿里中層員工告訴界面新聞:“我覺得,經過過去三年的調整,到現在已經脫胎換骨了,我們走過了經濟周期低谷期,已經進入上行周期。這場戰爭,其意義遠超訂單數字本身,它關乎信心,關乎方向,更關乎阿里人能否重拾‘相信’的力量。”

      “淘寶歸來”,并不僅僅是復述一家公司的起伏與轉身,它更像是講述巨頭在新的周期中,如何找到方法,重新入局。

      十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比的是“誰跑得更快”;今天,比的是“誰還在動,誰還能變”。回望這個周期,各個巨頭都經歷過高點的回落。當行業走過了紅利期,走到了要“精打細算”的階段,大家都在尋找方法:還能怎么增長?怎么贏回用戶?答案可能沒有捷徑:回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地方,從基礎能力做起。

      這或許是未來巨頭們要學會的東西——不依靠慣性,不依靠已經擁有的東西,靠重新判斷,重新出發。

      (陳帆、王睿皆為化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综合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11p|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日本在线a一区视频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 日韩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自拍|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 在线播放|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国产老肥熟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神马久久亚洲一区 二区|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国产三级| 99久久精品国产熟女拳交|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无遮挡| 小伙无套内射老熟女精品| 五月综合网亚洲乱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