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對私募信貸發出警告,稱該領域的潛在風險可能成為引發下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私募信貸市場目前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但其與主流銀行的聯系日益緊密,且可能通過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放大風險。
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資產管理公司充當銀行的角色給企業放貸。和銀行貸款資金主要來源于客戶存款不同,私募信貸公司的資金來源于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及高凈值個人等私人投資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銀行業的監管標準大幅提高,使得美歐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量大幅下降,但貸款需求依然旺盛,資產管理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就承接了這部分工作,把客戶的資金借給需要融資的企業,收取利息和管理費。
今年5月,波士頓聯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私募信貸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炸式增長,市場規模從2000年的460億美元擴張至2023年約1萬億美元,2019年以來增長尤為迅猛。與此同時,私募信貸行業與傳統銀行業建立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背后的原因在于銀行被限制直接提供高杠桿貸款后,轉而為進行這類業務的私募信貸基金提供資金,從而繞過了針對傳統銀行業的嚴格監管。
IMF在10月14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私募信貸基金的高杠桿、低透明度,可能成為下一輪信用緊縮的觸發點。IMF還在在當天發布的另一份報告《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稱,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脆弱性可迅速傳導至核心銀行體系,放大沖擊,并增加危機管理的復雜性。

兩天后,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IMF年會上稱,私募信貸市場是她“夜不能寐的風險之一”,呼吁外界給予更多關注。她指出,私募信貸市場與主流銀行的聯系日益緊密,且市場規模已突破2.3萬億美元,遠超監管與數據監測能力。
讓格奧爾基耶娃如此焦慮的一個原因是近期兩家從事私募信貸業務的美國公司接連破產,并導致多家主流銀行和投資機構“踩雷”,從而揭開了私募信貸市場潛在風險的冰山一角。
9月11日,從事汽車消費貸業務的Tricolor Holdings因涉嫌欺詐申請破產,該公司主要為信用評級較低的消費者提供汽車貸款,同時,通過將汽車貸款證券化獲得進一步融資。摩根大通、巴克萊等大機構都購買了Tricolor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摩根大通稱,Tricolor的倒閉導致其損失1.7億美元。
9月29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First Brands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再次敲響警鐘。該公司長期嚴重依賴表外融資,特別是通過應收賬款融資獲得短期貸款,并玩起“一票多貸”的貓膩——指將同一張應收賬款發票反復質押給不同機構借錢。First Brands的破產申請文件顯示,多家知名對沖基金和銀行都是該公司的債權人,包括杰富瑞金融集團、瑞銀集團、千禧基金等。
對于IMF的擔憂,分析人士指出,盡管私募信貸行業呈現出多種泡沫特征,包括快速增長、借款人杠桿率上升、利差壓縮、競爭加劇以及零售參與度提升,但是目前并不構成系統性風險。
惠譽評級非銀行金融機構董事總經理梅根·尼恩(Meghan Neenan)對界面新聞表示,私募信貸涵蓋多種資產類別,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直接貸款。直接貸款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這導致了一些條款和條件的弱化以及利差收窄。不過,信貸表現仍相對良好,近期和預期中的美聯儲降息也有助于改善信貸表現。此外,在特朗普政府治下,并購市場環境終于有所改善,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競爭壓力。
另外,惠譽評級北美保險評級集團的高級主管Jamie Tucker指出,私募信貸通常通過承諾資本基金運作,具有贖回風險有限、基金層面杠桿適中的特點,且在整體金融體系中占比仍然較小。
波士頓聯儲也認為,銀行提供給私募信貸基金的融資仍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提供的杠桿收購貸款更安全。而且,銀行對這些基金的貸款由數十或數百筆較小的貸款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他們對任何單一業務的風險。
波士頓聯儲還指出,銀行向私募信貸基金提供的信貸額度往往屬于這些基金的“最優先級負債”,這意味著只有在“嚴重不利的經濟條件下,例如深度且持續的衰退”中,銀行才會遭受損失。
對于來自IMF的警告,德邦證券分析師程強指出,IMF對于風險的強調更多是考慮到報告的全面性和未來國際局勢的不可預測性,因此,其觀點會相對保守。“另外,IMF撰寫報告的時差也會讓其不可避免地忽略一些近端的變化,實際上一些風險點和積極因素的權重是不斷變化的,還需要靈活看待。”程強在研報中說。
但即便如此,金融業人士表示,全球金融體系關聯性不斷增強,這種高度關聯性在市場調整時可能放大沖擊波,私募信貸“這頭灰犀牛”不容小覷。
“金融體系中的相互關聯性正不斷增強,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監控。”尼恩對界面新聞說。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更是用“蟑螂理論”向市場發出警告。“當你看到一只蟑螂時,很可能已經存在很多蟑螂了。” 他在10月14日的一場電話會議上稱,自2010年以來,信貸市場一直處于牛市,現在有跡象表明市場可能過度擴張,若經濟下行,可能會暴露出更多信貸風險。
此外,英格蘭銀行行長安德魯·貝利日前在上議院發言時也表示,近期美國私募信貸市場發生的事情令人擔憂,讓人聯想到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次貸危機。有必要對倒閉的兩家高杠桿公司進行徹查,以確定其是否僅為孤立事件,還是在提示私募信貸領域存在更加系統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