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在明年11月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將是中國第三次擔任東道主。前兩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分別由上海(2001年)和北京(2014年)承辦。
APEC成立的“初心”是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如今已成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其21個成員經濟體GDP總和占全球的60%以上,貿易額占全球一半以上。
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每年召開一次,是APEC框架下最高級別的會議。在1993年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成為固定機制之后,APEC在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這對于深圳本身來說也意義重大。舉辦頂級國際峰會,不僅能提高承辦城市的國際知名度,也是其城市面貌、會展、交通、文旅等產業完善的契機。
深圳在過去45年間從太平洋沿岸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也是中國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重要窗口。
憑借其獨特的人口結構,深圳已逐漸形成了開放、包容和創新的多元文化特質,并與全球59個國家的省市地區締結了95對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城,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累計進出口規模保持內地外貿城市首位,達3.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的大背景下,深圳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與越南、新加坡、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等APEC成員展開合作。
實際上,自2018年起,APEC就與深圳結緣,以該經濟合作機制冠名的中小企業工商論壇已長期落戶深圳寶安區。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十四五”以來,深圳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方面連續21年領跑全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密度居全國第一。有分析指出,深圳成為中國“APEC第三城”,彰顯中國推動科技創新重塑亞太產業鏈。
頂級國際峰會舉辦地的選擇背后都是一番精心考量,往往是政治或者經濟中心。今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已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市舉行。
因當地集聚多種產業,這座千年古城又被視為“最能代表韓國的城市”。韓國政府希望借此把慶州打造成新的對外合作平臺,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并推動地方均衡發展。
與其經濟奇跡一樣,深圳的國際“存在感”逐步強化也離不開頂層的戰略擘畫。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首次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