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今年前三季度,債券市場波動加劇,成為眾多上市銀行營收增長的一大挑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42家上市銀行中,有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滑,8家投資凈收益同比下滑,31家銀行披露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負,占比超過七成。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三季度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少主要受債市波動影響。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銀行投資收益下滑,主要和債券市場有關。簡單來說,去年三季度債市行情好,收益率低;但今年同期缺乏利好,收益率上升,這直接導致持有的債券價格下跌,影響了收益。”
多家銀行非息收入下降
債市波動與凈息差收窄的雙重壓力,讓多家上市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倍感吃力。昔日支撐銀行利潤的“債牛”行情已然不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下滑,成為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

招商銀行(600036.SH)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虧損額度位居榜首,前三季度累計虧損88.27億元,僅第三季度單季就虧損40.08億元;緊隨其后的是光大銀行(601818.SH)和華夏銀行(600015.SH),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別虧損49.82億元和45.05億元。
重慶銀行(601963.SH)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3.67億元;常熟銀行(601128.SH)前三季度該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6億元,較去年同期損失金額擴大40%;杭州銀行(600926.SH)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2.94億元,同比減少33.27億元,降幅達3.2倍。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債券估值波動被多家銀行在業績說明會上指為“罪魁禍首”。今年前三季度,債市走勢并不樂觀,特別是在第三季度,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2%。
光大銀行董事會秘書張旭陽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利率整體上行,估值損益有所下降,疊加去年同期市場利率下行帶動估值損益基數較高,使得我行第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較大。”
招商銀行在財報中解釋稱,今年前三季度非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4.23%,其中債券與基金投資收益減少是主要拖累。光大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稱,第三季度債市利率波動上行,交易性金融資產價值重估對招行非息收入形成較大拖累。
華夏銀行行長瞿綱在業績說明會上解釋稱,收益大幅下滑主要受債市波動影響,導致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重估帶來較大損失。
南京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江志純表示,回顧三季度,在市場風險偏好抬升、貿易摩擦緩和等背景下,債券市場情緒整體偏弱,收益率呈現震蕩向上走勢,調整壓力有所加大。
在債市波動拖累估值的同時,部分銀行依然實現了投資收益的同比增長。其中建設銀行投資凈收益同比增長150.55%,長沙銀行、青島銀行、郵儲銀行、紫金銀行、上海農商行等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投資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
招商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王先爽在研報中介紹,銀行的金融資產可分為三類:交易性金融資產(FVTPL)、其他債權投資(FVOCI)和債權投資(AC)。其中,FVOCI和AC類資產雖然日常估值不計入當期損益,但在賣出時可直接確認投資收益,這也就是“賣債兌現浮盈”的核心邏輯。
以長沙銀行為例,國信證券就其前三季報點評稱,該行其他非息收入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公司抓住債市波動機會,增加交易性金融資產配置,同時處置了部分AC賬戶資產兌現了浮盈。
后續不確定性猶存
面對債市波動帶來的挑戰,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達了其對后續債市走勢的看法。
“四季度債市定價將逐漸向基本面和資金面回歸。但各類影響因素仍會形成一定擾動,博弈空間相對有限,短期內債市難以跳出震蕩行情。展望2026年,預計債券市場仍然面臨多空因素交織的情形,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江志純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林舒則提醒投資者,基本面、資金面整體上仍利好債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未變,流動性整體充裕。但是風險資產表現較好,債券性價比減弱,需要提防股市走強對債市的沖擊。受市場因素影響,后續其他非息收入增長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以增強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性。這一信號被市場視為央行穩預期、穩收益率曲線的重要舉措。消息公布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市場做多熱情顯著提升。
招商銀行副行長彭家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我們去年的基數是比較高的,今年四季度的其他非利息收入我們認為是承壓的。但是恢復買賣國債措施正式實施之后,我們判斷有利于債券利率下行,對我們的其他非利息收入是有益的。”
在債券市場低位波動、缺乏明顯趨勢行情的環境下,部分銀行改變了交易策略。江志純分享了該行的策略轉變:“操作轉向‘票息為主、靈活操作、嚴控風險’。”具體而言,一是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合理控制交易賬戶規模,科學擺布久期、杠桿和持倉結構;二是深化投研一體機制,加強市場趨勢研判;三是豐富風險對沖手段,利用衍生品等多樣化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