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5年10月下旬與10月中旬相比,26種產品價格上漲,22種下降,2種持平。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環比大幅上漲10.1%,報12.0元/千克。
華福證券在研究報告中分析稱,短期豬價上漲主要由季節性消費回暖與二次育肥情緒升溫共同驅動。
展望后期豬價走勢,恒力期貨在研報中指出,中期看,在絕對偏高的供應壓力水平下,豬價或仍易跌難漲。短期生豬價格受多方因素影響出現可能出現反復。長期來看,隨著產能優化的進程逐步推進,市場供需關系逐步改善,遠月合約因市場存在政策推動去產能的預期而相對受支撐。
華聯期貨也認為,當前生豬產能依舊過剩,下游需求端疲軟,二育短期的入場行為對豬價僅能起到“緩沖作用”,無法扭轉全國生豬市場供增需弱的格局,養殖端整體進入全面虧損狀態,市場情緒偏弱,短期生豬現貨行情或延續弱勢震蕩。
中期來看,華聯期貨在研報中指出,年底天氣轉冷后,終端對大體重豬的需求會有所增加,同時,南方地區腌臘、灌腸等傳統消費需求逐步啟動,或對行情形成階段性提振。但近年來傳統意義上的生豬消費旺季均未能兌現,今年旺季不旺或已成為行業共識,大概率仍將維持供應增量大于需求增量 的格局。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也對界面新聞表示,相比過往幾輪周期,本輪周期至今呈現周期縮短、短期波動加劇、產能韌性偏強、旺季不旺或淡季不淡的特征。供需格局方面,由于消費緩步復蘇,而豬肉供給相對充足,供強需弱的格局顯著。
李超表示,政策層面將著重引導生豬龍頭企業發揮產能調控帶頭作用,合理淘汰能繁母豬,減少低質低效產能,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避免盲目擴張拼規模,降低后期生豬供過于求的市場風險,保障生豬價格和養殖收益的穩定。
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數據顯示,截止到9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035萬頭,連續3個月下降,比去年年末高點減少45萬頭。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強化生豬產能綜合調控,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加密監測預警頻次,進一步督促各地落實產能調減措施,對產能增加較多、壓欄嚴重的頭部企業開展“窗口指導”,確保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減100萬頭左右的目標落實到位,同時控制生豬出欄體重,繼續減少二次育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