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2025年9月,高盛集團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年內國內采購溫和復蘇。報告中還提到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的全球化步伐較快。
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全球化突破已經被世界看到。
腔鏡手術機器人因其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商業化路徑,是全球手術機器人的銷售主力。但也意味著,要突破達芬奇的壁壘相當不容易。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2025年上半年海外訂單超43臺,超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上半年國內裝機量。
其中,微創機器人旗下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全球累計商業化訂單截至目前已突破100臺,全球商業化裝機突破60臺,2025年上半年,圖邁于海外市場斬獲18臺訂單,并完成了16臺商業化裝機和銷售。
思哲??刀?機器人繼在印度市場取得突破后,陸續在厄瓜多爾、印尼、阿塞拜疆等國的訂單正式進入批量交付階段。
另一家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企業精鋒醫療,2025年開啟全球化,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在全球近20個國家斬獲25臺商業化訂單,累計突破30臺。近日,精鋒醫療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SP1000及單多孔手術機器人超級系統MSP2000正式獲得歐盟CE認證(MDR),是精鋒醫療繼今年3月精鋒?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獲批歐盟CE認證后,在國際化征程中達成的又一里程碑。此外,精鋒醫療已與中東領先的醫療集團AMICO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將加速精鋒?手術機器人技術在中東醫療機構的落地應用,共同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手術機器人本地化生態體系。
佗道醫療高度重視東盟市場,計劃在未來完成佗靈?腔鏡機器人在東盟主要國家的注冊認證工作。同時,作為佗道醫療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支點,其新加坡研發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動醫療機器人技術的突破與轉化,并與ASTAR旗下微電子研究院(IME)展開深度合作,在MEMS傳感器、微納制造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
手術機器人屬于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其復雜程度高,技術難度大,推廣難度大,達芬奇長期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壟斷地位。起步較晚的國產手術機器人,特別是腔鏡手術機器人,從獲批到規?;龊#昧巳陼r間追趕。國產手術機器人在出海方面,用哪些關鍵動作贏得全球手術室認可?
手術機器人出海版圖
手術機器人出海第一步就是選擇目標市場,全球手術機器人細分領域差異較大。不同市場手術機器人滲透率,主要應用術式都有所不同。
從戰略上看,國內手術機器人出海國家戰略基本先從新興市場切入,再重點發力成熟市場。微創機器人早期聚焦非洲、中亞、巴爾干等新興市場;隨后向東南亞、拉美延伸;2025年起,將在歐洲、巴西等大市場重點發力。精鋒醫療出海主要聚焦中東歐+南歐,一帶一路市場,2025年重點拓展拉美市場。
國產手術機器人出海的幾大市場有各自的特征:
歐洲市場繼續保持“高增速 + 高潛力”的雙高特征。歐洲市場總體來看,面臨人員短缺、醫療保健方面政府資金減少的挑戰,但手術機器人增長較快。歐洲市場手術機器人滲透率較低,腔鏡手術機器人在歐洲滲透率約為2%,美國市場滲透率約為15%,歐洲市場還有進一步提升滲透率的機會。
西歐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增長大本營。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歐洲市場表現來看,2024 年歐洲新裝機 309 臺 da Vinci(含 5 代 Xi/5/SP),占全球新增裝機的 20%,期末存量約 1 900 臺。德國、英國、意大利是驅動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量增長的主要幾大市場,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競爭難度較大。
中/東歐是國產突破口。國內企業在意大利、比利時、波蘭已完成裝機。出海歐洲,國產企業落腳點是中歐、東歐國家,這些國家手術機器人滲透率低,增長快,是長期被忽略的潛在市場。以波蘭為例,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裝機了約 80 臺腔鏡手術機器人,2023年進行了約一萬例機器人輔助手術,相比于2022年增長了108.71%。在波蘭,精鋒醫療與波蘭老牌醫療集團Meden-Inmed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高端醫療裝備在中東歐市場的深度落地。
亞太市場也是國產企業關注的焦點。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商業化情況來看,日本是Intuitive在亞洲最早進入的市場之一,系統使用率高,系統裝機增速趨于平穩;韓國單孔手術機器人增長較快;印度是去年亞太地區手術量增長最快的市場,裝機量增長也較快。
國內企業在亞太重點布局中亞和東南亞市場,已經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格魯吉亞、印度、泰國完成裝機。
拉美市場也有望成為國產企業海外業績爆發點。拉美市場中巴西是國內手術機器人出海的主要國家,巴西微創外科技術發展成熟。巴西人均GDP和中國市場相差不遠。巴西積極采用機器人手術,已安裝了 100多個機器人系統,集中在經濟繁榮的東南部地區。同時,巴西市場對于產品質量、服務能力、學術服務要求都較高。2025年,微創機器人和精鋒醫療手術機器人都在巴西拿證,接下來預計將作為重點市場。
在不同的市場,國產手術機器人進軍策略不同,在新興市場,國產手術機器人主要助力當地醫療服務能力升級;在成熟市場,國產手術機器人主要借助遠程手術這一新興技術打開市場認知。
總體來看,國產手術機器人出海已從試水階段走向規模化布局,成熟市場的開拓是接下來的重點。
海外腔鏡手術機器人行業長期由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主導,國產手術機器人企業在海外市場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國產手術機器人出海,需布局的核心競爭力
毋庸置疑,與達芬奇相比,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具有顯著的性價比優勢。
以術銳?機器人為例,其價格預計僅為達芬奇SP的8折,并憑借在普外科、胸外科領域創造諸多世界首例的術式,有望在適應證覆蓋方面優于達芬奇SP。
精鋒醫療則將其多孔、單孔手術機器人及遠程手術系統整合為一體化平臺,在行業率先推出了“三合一”外科手術解決方案,一套控制系統能同時適配多孔與單孔機器人,用更低的整體配置成本最大化滿足不同的臨床需求。
國產廠商通過核心技術和算法攻克、完善的本土化供應鏈建立起的成本優勢,將使其產品在醫療預算有限的國家得以快速鋪開。
當然,僅靠“低價”優勢還不足以構建核心競爭力。要讓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產品力獲得海外臨床專家的認可,提升產品力是重中之重。從已有企業探索經驗來看,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產品端有不同的路徑:
第一,打破壟斷,需要更具創新屬性的產品。在手術機器人領域,遠程手術技術正成為國產企業突破國際競爭壁壘的核心戰略。憑借前瞻性布局與技術突破,國內企業已在遠程手術領域構建起獨特優勢。將遠程手術從技術亮點轉化為國際醫生群體的認可,為品牌高端化突圍開辟了關鍵突破口。
首先是遠程手術功能。微創圖邁?機器人于2022年1月底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準,成為國內首款獲批并投入臨床應用的國產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后續,圖邁?機器人以5G技術作為突破點,實現了遠程手術的突破。通過構建底層核心技術,包括開發一些特殊算法,圖像低時延超壓縮、數據多維加密傳輸等技術,去降低信號不穩定和傳輸延時等不利影響,于今年4月獲批成為全球首個可應用于全科室遠程手術的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
精鋒?手術機器人也通過5G技術,幫助巴西巴拉那州當地醫療專家團隊成功開展了拉丁美洲境內首例跨城遠程動物實驗手術,連接了跨越500公里的卡斯卡韋爾CEONC癌癥醫院與坎波拉戈Scolla外科培訓中心,成功為實驗豬完成了膽囊切除手術。手術兩地間雙向通訊距離超過1000公里,雙向網絡延遲僅10毫秒,整個手術過程流暢無卡頓。
9月底,精鋒?手術機器人還完成了一場獲得吉尼斯紀錄認證的“最遠距離遠程機器人手術”世界紀錄。該手術由巴西和科威特雙方的專家共同完成雙向的遠程機器人經腹腹股溝疝修補術(TAPP),認證距離為12034.92公里。
2025年7月,思哲睿康多?機器人SR2000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辦的SRS 2025機器人外科學年會上,通過全球直播,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異國雙連臺、跨洲際、三控制臺多點協作機器人輔助遠程手術。
力反饋技術因能使醫生感知器械與組織間的接觸力,輔助醫生在精細操作中精準控制施力強度而備受關注。目前,達芬奇5已引入力反饋技術,國內企業也在加速追趕并打出了差異化優勢。
微創機器人旗下的圖邁?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首創了腔鏡手術機器人力覺感知呈現組件——“力呈現”,成本遠低于歐美機器人,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術銳?機器人正在開發“本體傳感”創新技術,創新力感知算法,不需要增加額外硬件便可實現力反饋功能;佗道醫療的“手術機器人力感知與力反饋技術”可以高度還原真實手術觸覺反饋,幫助醫生縮短學習曲線。
另外,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經獲批心臟外科,而放眼國內則幾乎處于空白。因此,除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婦科之外,在心臟外科和兒科等高難度術式上,國產企業仍有追趕空間。
目前,國內廠商通過技術創新,并已取得成績。例如,術銳?單孔機器人臨床應用覆蓋實現小兒外科,并正積極拓展頭頸外科及甲乳外科等新適應癥,已在全球范圍內開創了40余項國際首創術式,且公司正在與多家醫院合作,并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以研發心臟單孔手術機器人。
可以預見,高風險、高難度的復雜術式攻堅,將成為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攻堅歐美高端市場的一大契機。
第二,差異化布局。在產品線布局方面,精鋒選擇了多孔與單孔雙平臺并行的產品策略,能覆蓋腹腔鏡外科常見術式的不同需求。多孔系統更適合大范圍操作與協同配合,單孔系統則在微創程度和美容需求上具備明顯優勢。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可以選擇對應的產品,也使其在海外的招標、談判合作中,擁有靈活的布局。
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在手術機器人這一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企業出海的核心競爭力始終錨定在產品力本身。想要在海外市場真正打開局面,最終要靠卓越的產品表現贏得客戶認可。
KOL和成熟渠道商是突破關鍵
除了產品力,學術推廣培訓是出海關鍵競爭力,也是海外銷售中最難的一步。和其他醫療器械不同,即使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了海外注冊,但銷售極其依賴培訓、學術推廣和服務。醫生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才能上手,達到熟練的程度后,才能用起來。
學術影響力是手術機器人品牌建設的重要部分,國內企業主要通過行業頂尖學術會議和學術網絡,協助專家使用國產產品產出學術文章、參與行業頂尖學術會議發布突破性成果,逐步構建國際學術影響力。
例如,2025年機器人外科學會(SRS)在法國舉行期間,多家國內企業參與。圖邁?機器人在大會上完成全球首例洲際超遠程肝癌切除手術,成功為遠在浙江杭州的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超遠程肝癌左葉切除手術。
今年,第22屆歐洲泌尿外科學會機器人學分會大會(ERUS25)在英國倫敦隆重舉行。精鋒醫療攜明星產品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亮相這一全球頂級學術盛會,更通過一場跨越8200公里的超遠距離手術直播,又一次在歐洲醫療科技創新高地,向全球與會專家展示中國在遠程手術領域的世界級突破。今年8月初,巴西引進的首臺精鋒?手術機器人正式入駐拉美地區最大的外科培訓基地之一Scolla外科培訓中心,完成商業化裝機。
在圖邁?機器人和精鋒?機器人的新聞中,我們屢屢看到KOL對其產品推廣的重要作用。格魯吉亞MMT醫院成功完成一例使用圖邁機器人參與的保留神經根治性前列腺癌根治術,該手術由格魯吉亞最高獎項格魯吉亞國家獎得主、泌尿外科著名專家Prof. Karazanashvili帶領團隊完成,也是該院第100例機器人手術。法國尼斯大學醫院著名的泌尿外科執業醫生Youness Ahallal在位于浦東新區張江高科內的微創機器人總部手術機器人全球遠程指揮中心,為一位遠在非洲國家摩洛哥的患者完成了前列腺癌根治術。精鋒手術機器人完成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 “最遠距離遠程機器人手術”也是由巴西機器人手術先驅Dr. Leandro Totti和科威特知名外科專家Dr. Humoud Alrasheedi共同完成。這些KOL對產品的認可,直接幫助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當地醫院的推廣和輻射。
和成熟渠道商合作可以快速建立起銷售網絡,降低本地化運營成本與風險,提升品牌信任度與認可度。手術機器人的代理商需要投入團隊、培訓、學術、售后等多方面的資源,需要長期投入的耐心,短期回報并不高。
以精鋒醫療打開歐洲市場為例,精鋒醫療選擇與泌尿外科醫療器械全球領導者Dornier MedTech以及波蘭老牌醫療集團Meden-Inmed達成重大戰略合作,并共建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通過其成熟的網絡渠道等支持體系,以“南歐+中東歐”的雙核布局,逐步輻射形成覆蓋歐洲南北市場的戰略網絡。
總的來看,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仍然是寡頭市場,國內企業的空間還很大。當前行業競爭焦點已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全球第二梯隊主導權的爭奪,美敦力與國產企業形成平行競爭態勢。在全球范圍內,手術機器人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高昂的成本是阻礙手術機器人應用擴大的一大障礙,國產手術機器人出海有望為解決手術機器人可及性難題帶來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