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讀智車
11月3日,餓了么App完成版本號更新,原本的“餓了么”變為“淘寶閃購”。
“淘寶閃購”成為統一品牌,餓了么從獨立的外賣平臺轉變為“即時零售”的履約基礎設施。
這場即時零售的戰役,蔣凡以淘寶閃購“奇襲”,最終將品牌收歸淘寶,實現了權力的進一步強化。
回到阿里舞臺中心一年間,蔣凡在一場場戰役中,持續強化著在這個電商帝國中的話語權。
閃購大棋
“未來三年內,閃購和即時零售為平臺帶來1萬億的交易增量。”蔣凡對淘寶閃購視為歷史性機遇。
淘寶閃購的確是一步大棋,從效果看,這是一步“妙手”。
年初,京東掀起外賣大戰。彼時,劉強東親臨一線督戰,上線45天,外賣日單量已突破500萬單。
站在4月看外賣市場,餓了么可能才是最危險的。兩家掐架,餓了么像是無動于衷一樣,隨著補貼深入,很可能上演“老大老三掐架,老二淪為邊緣”的戲碼。
4月30日,蔣凡姍姍來遲。淘寶閃購上線。
閃購由“小時達”服務升級而來,這個2017年就推出的業務,在阿里體系里是“廢子”,但蔣凡似乎擁有變廢為寶的魔力。
這是一次巧妙的新品牌上線。蔣凡一石多鳥。
其一,淘寶閃購對標美團閃購,從名字上搶奪市場心智。
其二,接入餓了么的基建,成功將游離在體系之外的餓了么打通。
其三,外賣和即時零售,為消費大平臺提供流量支持。
其四,進一步加強蔣凡本人的話語權。
準備工作做好后,“百億補貼”啟動,阿里的“大水漫灌”開始。這次蔣凡的打法是飽和式攻擊,不計短期ROI把競爭對手逼退。
7月淘寶閃購花在商家端、消費者端、騎手端的補貼共計超過100億元。在“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中,淘寶閃購一口氣官宣了15位代言人,淘寶閃購像是住在了熱搜。

淘寶閃購打了一場閃擊戰,7月,淘寶閃購連續兩個周末日訂單量超9000萬。根據蔣凡的數據,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
8月,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據晚點,8月8日和8月9日,這兩天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團。
暫且不管ROI,哪怕只超過1天,蔣凡也達到了目標。
規模是效率的前提,蔣凡認為不能拋開規模談效率,事實上,單量增加會帶來很多好處:推動外賣路線規劃等優化,進而提升履約效率。進一步提升用戶畫像的顆粒度,精準把控品類偏好、消費時段和頻率等。
蔣凡評價淘寶閃購:在訂單規模、用戶、商戶供給、運力規模上,都超出預期。
閃購是第一戰,是蔣凡帶阿里從戰略防守到攻入對手腹地的轉折點。
消費大平臺野望
在淘寶閃購大戰過程中,盒馬也發生了悄然改變。
長久以來,盒馬都是非常獨特而又固執的存在。在盒馬購物,只能用盒馬APP,獨立的體系幾乎與阿里系的其他產品完全不兼容。
這套毫無意義的獨立王國,正在進入蔣凡的權力范圍。
8月4日,淘寶88VIP新增一項會員權益,淘寶88VIP用戶可領取一張有效期為90天的盒馬X會員體驗卡。淘寶88VIP首次與盒馬會員體系的打通。
這樣的做法,對盒馬是用淘寶給盒馬輸送體驗會員,進而帶來增量。更大的價值在于淘寶88VIP進一步豐富了會員體系。
與另一個獨立王國高德的動作結合起來看,蔣凡收編重要業務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9月10日,阿里巴巴26周年慶高德地圖推出了生活服務榜單“掃街榜”。
高德將榜單細分為“狀元榜”“掃街榜”“熱門打卡”“城市指南”,對美食、酒店、景區等線下商家進行綜合評分并排名。
10天后,淘寶閃購的團購業務,在上海、深圳、嘉興三城啟動。
這是國慶假期期間最火熱的產品。上線23天,用戶量突破4億,超一半月活用戶參與使用。
短短一個月內,蔣凡就融合高德重新塑造了到店業務。
高德承擔到店業務的核心,這本身不是什么新鮮事。2020年,高德推出“高德指南”,試水本地消費推薦。2021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務板塊。2023年,高德與口碑合并,成為阿里到店業務的核心。
然而,高德在到店業務上沒有什么起色。
這次的不同之處在于,高德不再是單打獨斗,其背后有了整個電商業務的支持。
淘寶閃購和餓了么提供團購供給,高德掃街榜做的是本地生活行業最初的內容業務。換句話說,高德正在做的是大眾點評的最初形態。
目前,從高德掃街榜到整個到店體系,尚且還沒有清晰的結論。據媒體報道,高德明確表示掃街榜自始至終都只是在高德生態內做。但是主要的團購供給已經從口碑落到閃購和餓了么,是否會把高德收編并不取決于高德。
未來,將高德、餓了么、閃購合并為同一個本地生活大板塊,并非沒有可能。
如果這樣的業務成型,蔣凡相當于借著外賣大戰,在電商之外造了一個美團。阿里已經不再被動挨打,而是在對方的勢力范圍落下了一顆看起來力量不小的棋子。
當然,這一切還要看高德掃街榜能否挑戰美團必吃榜等榜單,高德還需要從大眾點評與美團中虎口奪食。如果這股熱潮只是暫時,阿里本地生活依然只是一種暢想。
意外之喜
淘寶閃購、高德掃街榜、88vip……這些動作不但達到既定目標,還帶來了化學反應。
在內部,它們共同作用,盤活了阿里電商生態。
蔣凡提到,淘寶閃購顯著帶動了手淘整體用戶規模和活躍度。閃購拉動手淘8月DAU增長20%。
用戶活躍度增長緊接著帶來了收入增長,因為流量上漲帶來了廣告和CMR(客戶管理收入)上漲。因為用戶活躍度提升以及用戶拉新和流失召喚,可以減少市場費用的投入。
帶來的效果有兩個,一個是阿里的電商業務恢復增長。二季度,中國市場電商業務增長了10%,恢復兩位數增長。
另一個是利潤表現良好。今年二季度,阿里凈利潤406.5億,同比大幅增長66.7%,這一部分與去年阿里燒錢保淘天戰略有關,另一部分則證明,阿里沒有被淘寶閃購的燒錢拖累。
在外部,淘寶閃購的燒錢,拖累了競爭對手。
與之相比,京東凈利潤61.78億,下滑51.14%,自由現金流到220億,同比減少了55.6%。
這一輪燒錢,最終讓美團今年的股價縮水33%,讓京東下滑了3%。與此同時,阿里股價翻番,回到了2021年水準。
暫且不說最終格局,淘寶閃購的確實現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效果。
意外之喜出現在與拼多多的戰場上。阿里重新拉開了對拼多多的優勢。
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參與外賣大戰前,淘寶APP的日活用戶數3.74億,同比有所下滑,僅比拼多多高約550萬。到7月,淘寶日均DAU領先拼多多近5000萬,雙方拉開明顯的差距。單看8月7日 “秋天第一杯奶茶” 活動日,雙方的日活用戶數差距超過1億。

拼多多也看到了即時零售帶來的壓迫感,6月傳出進軍即時零售賽道的消息。不過,目前拼多多仍然沒能進一步展現密集動作。
在海外,蔣凡前期打下的江山仍然在發揮作用。
2023年,速賣通開始小范圍試水半托管模式,在西班牙、韓國和美國在內的55個國家和地區,上線“AliExpress Choice”頻道,強調極致性價比,并提供包郵、免運費退貨等服務,背后的商品來源是全托管和半托管。
蔣凡將這項業務視為“增長第一優先級”。事實證明,直到今年,choice依然是阿里海外市場與Temu、tiktok、shein掰手腕的重要產品。
二季度,阿里國際營收347億元,增長19%,在復雜的形勢下依然維持兩位數增長。其中,速賣通 Choice 業務單位經濟效益持續顯著改善。
一顆棋子盤活棋盤,蔣凡已經帶領阿里走出了過去幾年的低谷。
當然,這只是開始。目前媒體推算的騎手規模方面,美團依然是阿里蜂鳥的2.6倍。美團的效率模型優于餓了么,體量龐大且運營顆粒度極細。
蔣凡的第二階段正在開展,目前,聚焦點集中在推動高價值訂單占比,也就是從奶茶做單量,遷移至餐食和非餐零售,形成運轉飛輪。
同時是平臺UE的進一步優化。據報道,蜂鳥近期的重要動作就是大規模招聘專送騎手。增加專送(全職)騎手比例,提升履約能力。
這是與美團核心業務的短兵相接,是聰明人之間的全面競爭。
蔣凡還需要更多的奇招。
功高震主
阿里給予了蔣凡全面的支持。
在阿里2024財年的年報中,蔣凡成為最年輕的合伙委員會成員。
阿里合伙委員會由不少于五名、不多于七名合伙人組成,是阿里合伙人架構中最核心的機構,控制著合伙人的審核以及選舉事宜。39歲的蔣凡進入中樞體系,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的支持。

在可預見的未來,吳泳銘和蔣凡就是現在的蔡崇信和吳泳銘。
這并不新鮮,執掌電商時他就已經大權在握,只不過這一次是更進一步。
除了名義上權力更進一步,在拓展“大消費平臺”的過程中,蔣凡在一點點擴大實權。
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通過全員郵件宣布重大戰略調整:餓了么與飛豬正式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由蔣凡統一統領。兩大業務保持獨立公司化運營,但需與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潛在的部門還有高德、盒馬,這些被歸為“其他”的業務,都在被蔣凡重新撿回,并在某些程度上收歸“大消費平臺”。
重新啟用蔣凡并給予如此高的權力,是阿里非常有膽略的一步。
阿里合伙委員會目前成員包括馬云、蔡崇信、邵曉鋒、吳泳銘以及蔣凡。前4位都是阿里老人,只有蔣凡,非常不阿里。
阿里是大家庭,蔣凡則幾乎不在阿里內網發言。阿里文化要求“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蔣凡奉行的是“能考60分,就絕不考61分”。
蔣凡在2013年才加入阿里,至今也只有12年,比他資歷老的員工多如牛毛。
由他控制核心業務,好的方向是,阿里正在走向務實,不再對外傳播其獨有的價值觀、組織管理。風險則是,有可能在改變阿里堅持多年的企業文化。
回看去年同期,餓了么屢次被傳出賣身抖音,美團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牢不可破,營收原地踏步被拼多多強勢追趕。阿里正在被多方圍剿而陷入困境,蔣凡掌舵一年間,這一系列的困境都在慢慢發生扭轉。
對手依然強大,但是蔣凡全面執掌的阿里大消費,正在改變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