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uhf2o"></blockquote>

      <cite id="uhf2o"></cite>
    • <rt id="uhf2o"><label id="uhf2o"></label></rt>
      <output id="uhf2o"><big id="uhf2o"></big></output>
      <big id="uhf2o"><fieldset id="uhf2o"></fieldset></big>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亚洲人妻一区二区精品,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性一交一乱一伦,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正在閱讀:

      上半年凈利僅1717萬,18億銀行借款懸頂,博瑞醫藥赴港上市突圍戰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上半年凈利僅1717萬,18億銀行借款懸頂,博瑞醫藥赴港上市突圍戰

      重押減肥藥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文 | 子彈財經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

      近期,“減肥概念股”博瑞醫藥新動作不斷。

      9月27日剛公告擬赴港上市,10月16日便發布公告,宣布終止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項目。該定增方案原計劃募資5億元,由實控人袁建棟全額認購,歷經近一年半推進后突然止步。

      10月30日,博瑞醫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博瑞醫藥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根源則是其業務轉型的深層焦慮。作為藥企上游廠商,博瑞醫藥長期依賴原料藥與制劑業務貢獻主要收入,但受集采降價、國際競爭加劇影響,這兩大業務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在此背景下,博瑞醫藥將重心押注創新藥,其涵蓋降糖、減重適應癥的核心在研產品BGM0504,已在國內推進III期臨床試驗。而這款藥正是兩年前曾引發市場熱議的“董事長試藥款”減肥藥,當時憑借這一話題公司股價一度大漲。

      但創新藥研發投入高、周期長,疊加產能建設需求,公司資金消耗持續加大,公司銀行借款規模不斷上漲,還款壓力增大。

      無論是此前的A股定增,還是如今推進的赴港上市,本質上都是緩解資金流壓力,為轉型鋪路。只是,赴港上市能否如期推進,公司又該如何平衡短期業績壓力與長期研發投入?

      1、定增預案終止,赴港上市募資提上日程

      10月16日,博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文件。

      據了解,本次定增方案要回溯到2024年5月6日,當時博瑞醫藥召開董事會及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隨后在2024年5月20日的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根據方案,本次定增由公司實控人袁建棟一人包攬,募集資金5億元,發行價格為22.36元/股,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之后,該定增預案經過兩次修訂后,直到今年8月8日,公司才正式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證券發行申請受理通知。

      如今,該定增預案終止,意味著實控人袁建棟暫時脫離了“獨攬低價定增”的輿論漩渦。畢竟22.36元/股的定增發行價,與公司近期50元/股以上的市價形成明顯價差。

      也就是說,若按照這一發行價增資,袁建棟浮盈超6億元,這在此前已引發市場對利益輸送的質疑。

      實際上,在最初發行預案公布時,公司股價尚在30元/股附近,發行價價格相對合理。但今年以來,作為“減肥藥概念股”,公司股價一度漲至最高點122.59元/股。

      如今,盡管公司股價已回落至58元/股左右,但截至11月3日收盤,其滾動市盈率仍高達396.4倍,顯著高于同期制藥行業20倍的中位值,估值溢價幅度極為突出。

      但其股價長期缺乏實際業績的支撐,依賴創新藥管線的未來價值預期。這一特點在2023年10月董事長袁建棟“以身試藥”事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當時,袁建棟在交流會上公開稱“親身試用公司在研GLP-1/GIP雙靶點藥物BGM0504注射液后減重30斤”。但彼時該藥物針對減重的適應癥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有效性尚未經過科學驗證。

      這番未經驗證表述直接推動公司股價短期快速沖高,最終卻因涉嫌誤導投資者、違背信息披露的嚴謹性,被監管機構出具警示函。這也側面印證了公司希望與創新藥概念綁定的迫切性。

      從股權結構來看,袁建棟與鐘偉芳(母子關系)通過“直接持股+間接持股”的方式,合計持有博瑞醫藥約38.5%的股權。

      實際上,2020年,袁建棟家族就以104.1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398位。

      在袁建棟的帶領下,今年10月30日,博瑞醫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通過華泰國際獨家保薦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從而實現“A+H”兩地上市。

      只是,在定增終止所暴露的利益分配爭議、股價依賴概念炒作而缺乏業績支撐,以及過往信息披露不嚴謹遭監管警示的背景下,這場赴港上市計劃,又能否擺脫此前的爭議陰影,順利獲得港股市場的認可?

      2、財務壓力凸顯,借款利息超1億元

      今年以來,A股上市背景的醫藥企業選擇赴港上市的案例不在少數,而減肥藥領域公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其中,A股醫藥巨頭恒瑞醫藥已在今年5月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實現“A股+H股”兩地上市;長春高新、百利天恒、貝達藥業也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進入上市關鍵階段。

      聚焦減肥藥領域的先為達生物、博瑞醫藥等企業,亦密集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當前赴港上市潮中的一大細分亮點。

      行業內已有先例,同為從傳統藥企向創新藥轉型的制藥企業,科倫藥業已通過分拆子公司完成多平臺資本化布局,其分別將聚焦上游原料藥的川寧生物、主攻創新藥的科倫博泰生物,推動至創業板、港交所主板上市。

      其中,科倫博泰生物雖尚未實現盈利,但憑借在ADC藥物研發領域的技術壁壘與管線潛力,市值已反超母公司科倫藥業。

      博瑞醫藥雖在公開信息中表示,赴港上市的核心訴求是加快國際化戰略與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等,但從其當前經營現狀來看,補充流動資金、緩解資金壓力的訴求顯然更核心、更迫切。

      自上市以來,博瑞醫藥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已由2019年末的7.6%增長至2025年6月末的51.96%,負債總額達27.98億元。

      從負債類型來看,銀行借款18.3億元,占總負債比重超65%,債務結構中需承擔利息成本的債務占比偏高。

      這增加了公司的還款壓力,其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利息已從2022年的7486.2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08億元,要知道,2024年,公司的凈利潤才1.4億元。

      雖然公司對部分利息進行了資本化處理,但持續增長的費用化利息已對公司當期盈利空間收窄。

      從短期償債能力來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瑞醫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3億元,而同期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約8.3億元,存在近1億元缺口,短期償債壓力直觀可見。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推進A股定增,還是通過赴港上市募資,均成為博瑞醫藥緩解當前資金流壓力、優化債務結構的重要路徑。

      然而,博瑞醫藥自2019年上市至今,已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定向增發及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累計融資12.13億元。而上市以來,公司累計分紅僅2.46億元,分紅金額不足融資總額的20.3%。

      迫切融資背后,是博瑞醫藥向創新藥轉型的急切之心。

      3、從原料藥卷向創新藥,重押減肥藥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作為制藥企業的上游企業,博瑞醫藥為藥企提供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業務。

      但近年來,一致性評價及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下游仿制藥企業面臨終端價格下降的壓力,也逐步傳導至原料藥供應商,原料藥產品價格也隨之持續承壓。

      在此背景下,公司將資源重點投向創新藥研發領域,重點布局含GLP-1的多靶點藥物。

      多肽類降糖藥BGM0504注射液正是博瑞醫藥在研核心藥物之一,它是公司自主研發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GIP(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受體雙重激動劑,2型糖尿病和減重兩項適應癥在國內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同時還在美國、印尼同步開展臨床試驗。

      針對口服BGM0504片劑的減重適應癥,其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在中國已完成遞交,而在美國遞交的同適應癥IND申請則已獲得批準。

      但創新藥還未產生收入,高研發投入,加上傳統業務景氣度下滑,雙重因素共同擠壓公司盈利空間。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7億元、2.48億元和2.97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在20%以上。

      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3.48億元,同比增長144%,占營收的比重更是高達65%。其中,創新藥投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04.93%。

      從業績上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博瑞醫藥營收8.7億元,同比下滑10.5%;歸母凈利潤5032萬元,同比下滑71.6%。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博瑞醫藥營收5.37億元,同比下滑18.28%,歸母凈利潤1717.32萬元,同比下滑83.85%,創上市以來中報最大跌幅,且公司歸母凈利潤已在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下降。

      在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其2021年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已因業績未達標實質性終止。該計劃于2021年2月授予84名對象200萬股限制性股票,分2021-2023年三個歸屬期考核,目標為以2020年營收或凈利潤為基數分別增長≥30%、70%、120%。

      從考核結果看,三個歸屬期中僅2021年達到業績考核標準,對應當期可解鎖的股份本可由激勵對象獲取,但76名激勵對象卻主動放棄55.98萬股。

      而2022年、2023年兩個歸屬期均未達標,對應這兩期的全部可解鎖股份按規則直接作廢。最終,累計作廢數量達186.6萬股,占初始授予總量的93.3%,該股權激勵計劃也因此在2024年4月基本終止。

      這直接導致高管未能通過股權激勵獲得股份,且此后公司未推出新的股權激勵方案,高管持股長期處于空白狀態。

      從薪酬設計看,博瑞醫藥高管收入主要依賴固定薪資和獎金,缺乏股權或期權激勵,核心團隊穩定性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為匹配創新藥未來商業化需求與長期產能儲備,公司近年持續加碼產能建設。

      截至2025年3月末,在建工程余額高達12億元,主要用于海外高端制劑藥品生產項目、泰興原料藥和制劑生產基地(二期)等項目,但巨額的產能投入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與高研發投入、傳統業務回款放緩形成疊加,讓公司資金鏈面臨多重考驗。

      事實上,博瑞醫藥的困境并非個例,與華海藥業等同類“原料藥向創新藥”轉型的藥企面臨共同難題——傳統業務盈利收縮的速度,遠超創新藥管線的成長速度。目前兩家企業的創新藥均未實現商業化銷售,研發投入完全依賴傳統業務現金流支撐。

      對博瑞醫藥而言,未來不僅要推動BGM0504盡快落地以打開收入空間,還要應對傳統業務下跌、資金鏈安全等多重挑戰,這場轉型硬仗仍需持續攻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上半年凈利僅1717萬,18億銀行借款懸頂,博瑞醫藥赴港上市突圍戰

      重押減肥藥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文 | 子彈財經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

      近期,“減肥概念股”博瑞醫藥新動作不斷。

      9月27日剛公告擬赴港上市,10月16日便發布公告,宣布終止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項目。該定增方案原計劃募資5億元,由實控人袁建棟全額認購,歷經近一年半推進后突然止步。

      10月30日,博瑞醫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博瑞醫藥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根源則是其業務轉型的深層焦慮。作為藥企上游廠商,博瑞醫藥長期依賴原料藥與制劑業務貢獻主要收入,但受集采降價、國際競爭加劇影響,這兩大業務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在此背景下,博瑞醫藥將重心押注創新藥,其涵蓋降糖、減重適應癥的核心在研產品BGM0504,已在國內推進III期臨床試驗。而這款藥正是兩年前曾引發市場熱議的“董事長試藥款”減肥藥,當時憑借這一話題公司股價一度大漲。

      但創新藥研發投入高、周期長,疊加產能建設需求,公司資金消耗持續加大,公司銀行借款規模不斷上漲,還款壓力增大。

      無論是此前的A股定增,還是如今推進的赴港上市,本質上都是緩解資金流壓力,為轉型鋪路。只是,赴港上市能否如期推進,公司又該如何平衡短期業績壓力與長期研發投入?

      1、定增預案終止,赴港上市募資提上日程

      10月16日,博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文件。

      據了解,本次定增方案要回溯到2024年5月6日,當時博瑞醫藥召開董事會及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隨后在2024年5月20日的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

      根據方案,本次定增由公司實控人袁建棟一人包攬,募集資金5億元,發行價格為22.36元/股,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之后,該定增預案經過兩次修訂后,直到今年8月8日,公司才正式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證券發行申請受理通知。

      如今,該定增預案終止,意味著實控人袁建棟暫時脫離了“獨攬低價定增”的輿論漩渦。畢竟22.36元/股的定增發行價,與公司近期50元/股以上的市價形成明顯價差。

      也就是說,若按照這一發行價增資,袁建棟浮盈超6億元,這在此前已引發市場對利益輸送的質疑。

      實際上,在最初發行預案公布時,公司股價尚在30元/股附近,發行價價格相對合理。但今年以來,作為“減肥藥概念股”,公司股價一度漲至最高點122.59元/股。

      如今,盡管公司股價已回落至58元/股左右,但截至11月3日收盤,其滾動市盈率仍高達396.4倍,顯著高于同期制藥行業20倍的中位值,估值溢價幅度極為突出。

      但其股價長期缺乏實際業績的支撐,依賴創新藥管線的未來價值預期。這一特點在2023年10月董事長袁建棟“以身試藥”事件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當時,袁建棟在交流會上公開稱“親身試用公司在研GLP-1/GIP雙靶點藥物BGM0504注射液后減重30斤”。但彼時該藥物針對減重的適應癥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有效性尚未經過科學驗證。

      這番未經驗證表述直接推動公司股價短期快速沖高,最終卻因涉嫌誤導投資者、違背信息披露的嚴謹性,被監管機構出具警示函。這也側面印證了公司希望與創新藥概念綁定的迫切性。

      從股權結構來看,袁建棟與鐘偉芳(母子關系)通過“直接持股+間接持股”的方式,合計持有博瑞醫藥約38.5%的股權。

      實際上,2020年,袁建棟家族就以104.1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398位。

      在袁建棟的帶領下,今年10月30日,博瑞醫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通過華泰國際獨家保薦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從而實現“A+H”兩地上市。

      只是,在定增終止所暴露的利益分配爭議、股價依賴概念炒作而缺乏業績支撐,以及過往信息披露不嚴謹遭監管警示的背景下,這場赴港上市計劃,又能否擺脫此前的爭議陰影,順利獲得港股市場的認可?

      2、財務壓力凸顯,借款利息超1億元

      今年以來,A股上市背景的醫藥企業選擇赴港上市的案例不在少數,而減肥藥領域公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其中,A股醫藥巨頭恒瑞醫藥已在今年5月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實現“A股+H股”兩地上市;長春高新、百利天恒、貝達藥業也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進入上市關鍵階段。

      聚焦減肥藥領域的先為達生物、博瑞醫藥等企業,亦密集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當前赴港上市潮中的一大細分亮點。

      行業內已有先例,同為從傳統藥企向創新藥轉型的制藥企業,科倫藥業已通過分拆子公司完成多平臺資本化布局,其分別將聚焦上游原料藥的川寧生物、主攻創新藥的科倫博泰生物,推動至創業板、港交所主板上市。

      其中,科倫博泰生物雖尚未實現盈利,但憑借在ADC藥物研發領域的技術壁壘與管線潛力,市值已反超母公司科倫藥業。

      博瑞醫藥雖在公開信息中表示,赴港上市的核心訴求是加快國際化戰略與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等,但從其當前經營現狀來看,補充流動資金、緩解資金壓力的訴求顯然更核心、更迫切。

      自上市以來,博瑞醫藥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已由2019年末的7.6%增長至2025年6月末的51.96%,負債總額達27.98億元。

      從負債類型來看,銀行借款18.3億元,占總負債比重超65%,債務結構中需承擔利息成本的債務占比偏高。

      這增加了公司的還款壓力,其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利息已從2022年的7486.2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08億元,要知道,2024年,公司的凈利潤才1.4億元。

      雖然公司對部分利息進行了資本化處理,但持續增長的費用化利息已對公司當期盈利空間收窄。

      從短期償債能力來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瑞醫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3億元,而同期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約8.3億元,存在近1億元缺口,短期償債壓力直觀可見。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推進A股定增,還是通過赴港上市募資,均成為博瑞醫藥緩解當前資金流壓力、優化債務結構的重要路徑。

      然而,博瑞醫藥自2019年上市至今,已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定向增發及發行可轉債等方式累計融資12.13億元。而上市以來,公司累計分紅僅2.46億元,分紅金額不足融資總額的20.3%。

      迫切融資背后,是博瑞醫藥向創新藥轉型的急切之心。

      3、從原料藥卷向創新藥,重押減肥藥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作為制藥企業的上游企業,博瑞醫藥為藥企提供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業務。

      但近年來,一致性評價及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下游仿制藥企業面臨終端價格下降的壓力,也逐步傳導至原料藥供應商,原料藥產品價格也隨之持續承壓。

      在此背景下,公司將資源重點投向創新藥研發領域,重點布局含GLP-1的多靶點藥物。

      多肽類降糖藥BGM0504注射液正是博瑞醫藥在研核心藥物之一,它是公司自主研發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和GIP(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受體雙重激動劑,2型糖尿病和減重兩項適應癥在國內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同時還在美國、印尼同步開展臨床試驗。

      針對口服BGM0504片劑的減重適應癥,其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在中國已完成遞交,而在美國遞交的同適應癥IND申請則已獲得批準。

      但創新藥還未產生收入,高研發投入,加上傳統業務景氣度下滑,雙重因素共同擠壓公司盈利空間。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7億元、2.48億元和2.97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在20%以上。

      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3.48億元,同比增長144%,占營收的比重更是高達65%。其中,創新藥投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04.93%。

      從業績上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博瑞醫藥營收8.7億元,同比下滑10.5%;歸母凈利潤5032萬元,同比下滑71.6%。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博瑞醫藥營收5.37億元,同比下滑18.28%,歸母凈利潤1717.32萬元,同比下滑83.85%,創上市以來中報最大跌幅,且公司歸母凈利潤已在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下降。

      在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其2021年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已因業績未達標實質性終止。該計劃于2021年2月授予84名對象200萬股限制性股票,分2021-2023年三個歸屬期考核,目標為以2020年營收或凈利潤為基數分別增長≥30%、70%、120%。

      從考核結果看,三個歸屬期中僅2021年達到業績考核標準,對應當期可解鎖的股份本可由激勵對象獲取,但76名激勵對象卻主動放棄55.98萬股。

      而2022年、2023年兩個歸屬期均未達標,對應這兩期的全部可解鎖股份按規則直接作廢。最終,累計作廢數量達186.6萬股,占初始授予總量的93.3%,該股權激勵計劃也因此在2024年4月基本終止。

      這直接導致高管未能通過股權激勵獲得股份,且此后公司未推出新的股權激勵方案,高管持股長期處于空白狀態。

      從薪酬設計看,博瑞醫藥高管收入主要依賴固定薪資和獎金,缺乏股權或期權激勵,核心團隊穩定性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為匹配創新藥未來商業化需求與長期產能儲備,公司近年持續加碼產能建設。

      截至2025年3月末,在建工程余額高達12億元,主要用于海外高端制劑藥品生產項目、泰興原料藥和制劑生產基地(二期)等項目,但巨額的產能投入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與高研發投入、傳統業務回款放緩形成疊加,讓公司資金鏈面臨多重考驗。

      事實上,博瑞醫藥的困境并非個例,與華海藥業等同類“原料藥向創新藥”轉型的藥企面臨共同難題——傳統業務盈利收縮的速度,遠超創新藥管線的成長速度。目前兩家企業的創新藥均未實現商業化銷售,研發投入完全依賴傳統業務現金流支撐。

      對博瑞醫藥而言,未來不僅要推動BGM0504盡快落地以打開收入空間,還要應對傳統業務下跌、資金鏈安全等多重挑戰,這場轉型硬仗仍需持續攻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岛国最新亚洲伦理成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一|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精品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高潮少妇视频免费|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好男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一页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国产成人亚洲老熟女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av|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 国产一区二区爽爽爽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老头|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少妇被无套内谢免费看|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大片| 人妻精品动漫H无码中字| 亚洲第一视频区|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亚洲中文精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中国极品少妇xxxxx| 中日韩黄色基地一二三区|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四季| 精品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