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首次提出“四穩”,并將穩就業置于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之前。在此背景下,各地區部門正積極行動穩定就業,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職業技能培訓。
北京市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期以前沿產業需求為導向,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維修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互聯網營銷師等近百門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涵蓋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
順義區人社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組其中一個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該區職業技能培訓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電氣自動化、互聯網營銷、網絡信息安全、物聯網和工業機器人等七大前沿領域,設置了16個工種的崗位技能優化培訓,包括新能源汽車維修工、新能源汽車裝調工、新能源汽車救援員、維修電工、電氣值班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電氣自動化PLC、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互聯網營銷師、電子商務師、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員、人工智能訓練師、計算機程序設計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
值得一提的是,順義區是北京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要承載區。今年3月,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北京園區在順義啟動實施,聚焦“汽車電子、汽車智能、汽車品質”三大細分領域,建設核心零部件廠房、綜合服務中心、展覽展示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產業空間,拓展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打造集研發、生產、測試、生活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
順義區人社組織的上述16個工種的崗位技能培訓,直接對應區內北京現代、奔馳新能源、理想汽車等龍頭企業年增數萬人的技術崗位需求,培訓目標人群包括順義區企業員工、在校大學生、中專生、以及一般求職者、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

職業技能培訓是勞動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技能人才培養、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所在。今年3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布消息稱,我國將連續三年開展“技能照亮前程”的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行動主要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重點領域市場需求和職業技能要求,面向有就業和培訓意愿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和企業職工,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
近期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培訓模式正在各地不斷涌現。
據北京市延慶區總工會微信公眾號4月1日消息,延慶區總工會攜手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緊密結合產業工人隊伍的工作特性與實際需求,大力開展涵蓋無人機飛手、主食制作、紅色講解員、收納整理師等在內的15項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截至目前,已圓滿完成收納整理師、無人機飛手、母嬰護理等6項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人數達1000余人次。
江西省樟樹市日前推出了計算機、家政、電子商務、烹飪等高質量、實用性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旨在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的職業技能培訓,助力培訓者更好的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形勢,提升個人技能,增加就業機會。
另據《遼寧日報》消息,圍繞家政、照護、托育、康養等重點發展領域,今年起,遼寧省將實施“遼服到家”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計劃,每年建設家政服務領域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1至2個,培訓家政服務行業技能人才2萬人以上。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告訴界面新聞,上述地區從不同側重點推進培訓,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這既有助于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也有助于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他建議建立動態產業需求信息庫,推動校企深度合作,使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緊密對接。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從勞動者的角度分析,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使勞動力匹配市場需求,順應了現代產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升勞動者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短板,不僅提升了個人的職業素養,還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更有底氣和優勢,能夠獲取更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從地方發展經濟的角度看,宋向清表示,職業技能培訓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與就業結構優化,在適應產業升級需求、引導勞動力資源向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流動的同時,使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相匹配。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形態和崗位,如無人機駕駛員、收納整理服務師等。職業技能培訓還可以極大地保障重點群體就業穩定,降低特殊群體因技能不足而面臨失業的風險,從而保障了重點群體就業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