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即將結束了長達近6年的合并大戲。
昨日晚間,中國船舶(600150.SH)發布了《中國船舶關于公司換股吸收合并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事項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實施公告》等多個公告。
中國船舶在公告中表示,為確保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的實施順利進行,中國船舶股票將自2025年8月13日(即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申報首日)開市起連續停牌,并將于刊登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申報結果公告當日復牌。
中國船舶表示,可以申報行使收購請求權的異議股東持股數量預計約為不超過1853.85萬股。本次交易的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行權價格為30.02元/股。8月4日,中國船舶股票收盤價為34.04元/股,相較于本次收購請求權的行權價格溢價13.39%。
與此同時,中國重工(601989.SH)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
為確保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的實施順利進行,中國重工股票將自2025年8月13日(即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申報日)開市起連續停牌,直至終止上市,不再復牌。2025年8月12日為中國重工A股股票最后一個交易日。
中國重工表示,可以申報行使現金選擇權的異議股東持股數量為不超過3.23億股。本次交易的異議股東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為4.03元/股。8月4日,中國重工股票收盤價為4.68元/股。
據了解,此次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南北船”合并大戲早在2019年就已拉開。
2019年10月,國資委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實施聯合重組。
2024年9月,中國船舶公布了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正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
隨著后續一系列流程同意批復之后,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合并之路,也將劃上了一段句號。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船舶是中國船舶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旗下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等業務。
而中國重工為領先的艦船研發設計制造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戰略新興產業及其他等五大板塊。
在業績表現上,近期兩大公司都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預計凈利潤合計達43億元至49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121%至152%。
其中,中國船舶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億元至31億元之間,同比增長98.25%至119.49%;中國重工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億元至1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81.73%至238.08%。
東吳證券此前在研報中表示,截至2025年5月,中國船舶手持民船訂單322艘、2461萬載重噸,產能已排期至2029年,展望后續,301法案悲觀情緒逐漸修復,此前抑制的需求有望逐步釋放,南北船合并發揮協同效應,中國造船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將持續增強。
根據中國船舶、中國重工2024年年報披露數據,合并完成后公司手持訂單占全球總量約15%,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總量超14%,新簽訂單量全球占比超16%。兩者合并后將減少同業競爭,提升中國造船資產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中國船舶制造全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