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程璐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阿里電商的AI實踐正在用戶端加速落地。
9月15日,界面新聞獨家獲悉,淘寶拍立淘的“AI找低價”功能當前已實現全量上線。該功能自3月啟動以來,歷經數月模型調優與體驗打磨,已于8月面向全部用戶開放,核心目標是提升用戶留存與實際幫助,提供真正實用的AI購物工具。
搜索是電商購物中最常見的一種行為習慣,并由此延伸出文字搜索、圖片搜索。“AI找低價”是淘寶在圖片搜索場景中所推出的一款AI導購工具,它能夠通過AI能力,實現同款商品自動分類、價格差異解析、高性價比平替推薦等,幫助用戶迅速定位同款低價和優質商品。
在界面新聞的實際測評里,用戶拍照或上傳一張商品圖片后,“AI找低價”功能便以懸浮icon的形式出現在頁面右下角。點擊之后,AI便開始識別圖像,并在淘寶內比對超過2000款相似商品,最終輸出“同款低價”結果,整個過程大約耗時3秒。
例如在電腦側邊支架的圖搜結果里,AI總結了該商品的平均價格范圍,并解析價格差異成因。鋁合金材質的商品價格通常在12-35元,而帶有磁吸和無線充電功能的高配版則升至43-85元,如果用戶選擇塑料、ABS等基礎材質,價格則大幅下降,實現“功能-價格”透明比對。

不過在商品的“歸納總結”層面,分類的屬性標簽(如材質、價格、風格)會根據每次召回結果不一樣而靈活變動,這些是根據淘內供給和商品結果而動態變動的。
早在2014年,作為圖像搜索功能的“拍立淘”就已上線淘寶,原本其主要用于“找同款”。界面新聞了解到,如服飾行業的圖片搜索功能的使用頻率就較高。但在圖搜場景中,用戶經常有“為什么圖片長得一樣、價格差異這么大”的疑惑,平臺提供的選擇足夠多,反而導致用戶選得慢,甚至不敢買。
AI的加入,使搜索功能拓展出更強的比價與導購屬性。當盡可能多的商品底層信息喂給大模型后,AI可以像“助理”來幫用戶完成行業視角的分類和選購,提高決策效率。
界面新聞了解到,拍立淘“AI比價”功能使用了文本大模型與多模態能力,鏈路上包括商品的挑選與分類、同款判別模型等,來達到同款比價效果。在整理的過程里,AI還去掉了一些評價差、銷量低的同款商品,推出不同維度下質價比商品方案。
今天該業務團隊同樣還在嘗試其他方法,盡量找到全淘同款商品、并用AI充分對比、給出更好的導購效果。
除此之外,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淘寶還在同步推進“AI萬能搜”(已全量上線)、“AI幫我挑”(內測)等AI功能。它們以懸浮窗交互、生成式推薦等方式,試圖降低用戶決策成本。這些AI產品均隸屬于搜推智能產品事業部,目標是用AI賦能淘寶APP,推動下一代AI電商搜推系統的發展。
早在2023年末,馬云就曾在內部強調“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之后在集團CEO吳泳銘的“AI驅動”戰略背景下,阿里電商事業群也全面啟動AI化升級。此前阿里的AI應用更多集中在B端(商家),淘寶官方商家AI工具已經有超過400萬商家使用,今年AI正向C端(用戶)全面滲透,淘寶試圖系統性地將AI嵌入電商購物全流程。
值得關注的是,淘寶AI推薦機制強調公平性與開放性。界面新聞了解到,拍立淘“AI找低價”功能依托全網知識推薦平替商品,避免偏向性,目前尚無商業化考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AI已經讓廣告營銷的邏輯發生巨大變化。近期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即“生成式引擎優化”)一詞——讓品牌在生成式AI的回答里被提及,正在廣告營銷領域嶄露頭角。
如果阿里能跑通AI電商邏輯,未來其商業化方式或許也會迎來重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