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張帆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在北京開了將近16年的庫布里克書店,選擇了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十一假期與讀者們告別。此后,書店將由新的資方接手,裝修后于11月重新開張,轉型為一家文化藝術空間。
10月5日是書店宣布對外營業的最后一天,店里聚集了不少前來告別的人群。他們當中有聞訊第一次來的讀者,有曾聽過講座的知識分子,有住在附近、常來店內買書喝咖啡的社區居民。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告別者紛紛涌入一家即將關閉的書店,默默選書,再拎著成捆、成袋的書離開,拍照、寫文字在社交媒體緬懷——這似乎已成為當代的某種文化現象。
這家得名于美國電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書店而言,它像一位你有腔調的老朋友,人們發著牢騷,也戀戀不舍,預感到它終將離開,而自己也未必會停留在原地。或許,在動蕩不安的世界里,庫布里克書店牽動著的,是人們內心對于抓住某種永恒事物的渴望。
“最美書店”過得不太好
北京庫布里克書店位于東城區當代MOMA小區內,在官宣了閉店的消息后,這里的顧客陡然多了起來。

10月5日上午10時過后,光顧者們陸續走入店內,默默無言地瀏覽著書架上正打五折出售的庫存。有人挑書極為細致,在同一片書區逗留將近半小時。有人買完拎著一兩大紙袋新書,來到隔壁的咖啡區小坐。店外對面約百米處,是百老匯電影中心,兩家彼此關系緊密,但這天的主角是書店,人們紛紛端起手機或相機與它作別。
根據《北京日報》2023年6月的報道,在當時舉辦的首屆北京“最美書店”評選活動中,庫布里克書店曾因定位清晰、專業化和特色化特征明顯,獲評主題特色類“最美書店”。然而兩年后,庫布里克書店打出“簡體中文圖書全場5折”的折扣力度,引發不少讀者猜測,這是否是其閉店的前兆。
2025年9月30日,庫布里克書店通過官微“北京Kubrick”發布《告別》一文,證實了關店的傳聞。文中表示,書店閉店之后,原址將進行裝修改造,“預計于11月初以‘和美生活美學空間’的身份重新啟程。”

對于這里會有怎樣的變化,另一篇官方發布的文章《來自和美的信》寫道:未來它將由“和美書店、山赴藏毯中心、M+ Cafe 、和美生活空間”等部分組成,此外,“庫布里克的書籍還在,還會有更多好書。”
“這邊是投資人變掉了,是和美集團在接手這個事情,”書店的臨時負責人李源(化名)告訴界面文化,新的團隊計劃將這里轉型為一個更多元的文化藝術空間,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家“賣好書”的“最美書店”掙扎求生。
“我們目前還有2萬本的庫存,這2萬本你覺得能賣掉多少?1%都不到。這些書一直在這里,你說它不好嗎?不是的,但是怎么能讓它觸達你的讀者?”坐在咖啡區吧臺邊的座位上,李源解釋著書店的困境,以及對未來新空間的構想。
李源說,此前庫布里克并非沒有嘗試破局,例如推出新的文創,但大體都圍繞產品本身。“當下社會,任何產品都可以在網上買到。那什么在網上買不到呢?其實是空間,空間的感受、氣味、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買不到。這也是和美想做的創新。如果還固守原來的商業模式,等著人來買書,問題是無解的。有太多的書店都摔倒在了這個地方。”
社區里的老朋友
10月5日下午4時,天色陰沉,在庫布里克書店咖啡消費區域,一名身著休閑裝的女士抱著白色的寵物犬,和她的兩名同伴走入店內,隨后在吧臺點餐落座。書店隔壁一樓的店鋪經營美容美甲等服務,二樓掛著培訓“硬筆書法 國畫”的招牌,轉角則是一家售賣水果、零食等的雜貨店。對于當代MOMA社區及附近的居民來說,曾作為配套設施的庫布里克書店,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日常。
論及這家書店,不得不提其發源地中國香港地區。位于香港油麻地的庫布里克書店于2001年成立,同樣被居民區環抱。書店初始的定位很明晰,便是和百老匯電影中?聯動,讀者同時也是觀影者。庫布里克也不僅是一家(以電影書為主打特?的)書店,?是綜合了諸多功能,包括售賣咖啡、辦展覽、座談、分享會、工作坊等等。
2009年后,藝術氣質濃厚的庫布里克書店進駐內地,北京店是首家,同樣和影院緊密聯動。根據網易娛樂2009年12月28日的報道,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于當天正式開幕,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現身開幕式,談及藝術影院能否賺錢,他說:“與賺錢相比,培養觀眾對藝術片的觀影習慣更加重要。”總經理姜偉也表示,這家影院是唯一一家沒有經過核算盈利的影院,“我們能保證的就是堅持,五年、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談及緊鄰影院的庫布里克書店,姜偉介紹,這里的咖啡比星巴克還要好喝,如果辦一張影院的會員卡,就可以借閱電影書籍。
香港地區首店在社區自然生長的模式,也在北京店得以體現。根據香港《號外》雜志2014年的文章,香港店長Amanda曾說,油麻地的書店自開業以來,見證了不少來客的成長,“有時候街坊會帶同 bb 來,轉眼間他們就已經五、六歲了,?原來五、六歲的也變了?多歲,就好像見證??的?女長?般……我?直都很努?讓 Kubrick 和香港這個城市建立關系,這關系不是塑造、堆砌出來的,?是從本地的?事長出來的。”
2025年10月5日這天,一位住在附近的高校老師來到北京庫布里克書內,淘走了一些戲劇、舞蹈、視覺藝術的書籍,“這本書的譯者我認識,那本書的譯者也是很靠譜的。”她一邊和界面文化說著當天的收獲,也一邊回憶起與庫布里克的初遇,那大概是2016年,除了購書,她也會來這里聽講座。“知道有這家書店和旁邊的影院時,我很驚喜,因為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小區應該有的樣子,它真的一下子就變得與眾不同了。小區里其他的商鋪都不稀罕,但庫布里克像是一盞明燈,建構了某種生活的可能性。”
同樣感到難過、不舍的還有80后、當代MOMA社區的住戶郭陽(化名)。他接連來了好幾天庫布里克書店,坐在熟悉的木質桌椅邊,翻看十多年前拍攝的照片,里面出現了庫布里克標志性的綠色書架。2009年12月28日是庫布里克開業的日子,郭陽是最早光顧的那批客人,他在這里買過一些小眾的歷史書,例如《劊子手世家》。獨自待著的時光之外,他也會和朋友約好在咖啡區小聚。書店周圍的店鋪換了幾茬,但庫布里克一直在。“我是個戀舊的人,看不得書架被拆除的場景。”郭陽說道。
書店真是天堂嗎?
對于社區外的顧客來說,他們可能懷抱著另一種情感而來。陳爽(化名)是一名90后天津女孩,目前處于待業狀態,她不僅是一名書店愛好者,也曾夢想過在書店工作。
“其實我挺好奇,他們(庫布里克)具體是怎么運作、選品和做活動策劃的。我也會想知道,為什么書店不自己做一個播客呢?”陳爽說,這天是她第一次光顧庫布里克。
現實的另一面,是書店的工作往往與“閑適”二字相距甚遠,有時甚至可以用“苦力”來形容。
位于清北周邊的豆瓣書店今年9月宣布進入閉店倒計時。在一條2019年書店店員招聘帖上,老板曾列出了瑣碎的工作內容——“搬書、整理書架、上書、打包、收銀……”,也列出了“勸退”提示——“工資低,工作量大,上班時沒空看書”。
北京庫布里克書店對于店員的要求,則可用“嚴苛”來形容。李輝曾在2011年進入北京庫布里克書店工作,隨后先后任職于單向街空間、碼字人書店、刺魚書店等。在2024年的一期播客節目中,李輝曾談及這段往事:“庫布里克書店有一套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包括負責人自己也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他們(對員工的考核)是很嚴格的,我當時入職之后有兩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間,需要記住所有書的分類,也要記住每一個文創的價格,不能在讀者問詢的時候,再臨時去系統查。”
在社交網絡上,有讀者曾抱怨書店不讓拍照的規定,也有人提及店員嚴守規定的態度。庫布里克自有它的堅持。在開業15周年的時候,“北京Kubrick”曾貼出一份普魯斯特問卷,在“你最痛恨自己的哪些特質?”這一問題下面,它這樣回答道:“我知道自己對讀者的要求有點高,我希望他們不要邊吃東西邊看書,希望他們沒買走之前可以輕一點翻看,希望他們不要總是在拍照片……”
10月5日晚上7時,夜幕落下,天上下起了小雨。庫布里克書店內暖黃色的燈光盈盈的亮起。書架邊流連的人群已散去,咖啡區也僅剩下兩名顧客,其中一人是郭陽,如果可以,他希望待到關門裝修前的最后時刻。今年7月底,郭陽得知三里屯Pageone書店閉店的消息,幾乎前后腳地,他意識到,不得不也與庫布里克這位老朋友說再見了。
這一刻最終還是來了。他又在店里消費了一筆,是本繁體的《愛麗絲夢游仙境與鏡中奇緣》,小票上還印著熟悉的那句話:“Thank you for visiting Kubrick”。
參考資料:
薛定諤沒有貓. 北京刺魚李輝-我做書店碰到很多機緣巧合的事情. 書店盒子, 2024.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df3309ee04007d885bf854
路艷霞. 20家書店入選“最美書店”. 北京日報, 2023.
https://news.bjd.com.cn/2023/06/19/10468571.shtml
張暄 . 內地首家藝術影院開業 安樂影業總裁江志強揭幕. 網易娛樂, 2009.
https://www.163.com/ent/article/5RLDDTBR000300B1.html
射?座的書店——Kubrick的故事. 號外雜志, 2014.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14/08/05/a-story-of-a-sagittarius-bookstore-kubr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