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合盛硅業公告,公司在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4.3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0.74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62億元,相較今年第二季度,上述三項指標環比分別增長19.42%、111.03%、135%。
合盛硅業主要從事工業硅、有機硅及多晶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我國硅基新材料行業中業務鏈最完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也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能同時生產工業硅、有機硅和多晶硅,從而形成協同效應的企業之一。
財務韌性顯著增強
三季報中,盡管合盛硅業整體利潤仍部分承壓,但財務狀況中現金流優化、成本費用管控改善、庫存去化、資產結構調整等均釋放出積極信號。
第三季度,合盛硅業銷售毛利率為8.67%,與第二季度的毛利率0.22%相比明顯上漲。
現金流是企業“造血能力”的核心指標。1-9月,合盛硅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7.27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大幅增長104.94%。該公司解釋稱,是降本增效、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產量并清理庫存及本期票據用于支付工程設備款減少所致。
截至9月末,合盛硅業存貨余額為68.23 億元,較2024年末的95.09 億元下降近三成。
10月24日,合盛硅業在上證e互動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始終將優化資本結構與提升運營效率作為戰略重點,目前已通過在部分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增強資源協同與市場競爭力。
“未來,公司將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及市場環境變化,綜合評估多元化資本運作手段,以保障財務穩健性并支持長期戰略落地。”合盛硅業稱。
種種數據透露出,合盛硅業正在積極通過“向內優化”抵御外部行業壓力,財務韌性顯著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合盛硅業在10月30晚間公告了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參與對象限定為公司及子公司“中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業務)骨干”,共計不超過120人;股票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賬戶回購的公司股票。在行業周期波動背景下,公司選擇以自有回購股份實施激勵,推動員工從“打工者”向“合伙人”角色轉變,是公司深化內部治理改革的舉措之一,也為公司長期穩健發展注入新動能。
內外共振,行業暖意漸顯
事實上,目前合盛硅業所處的外部行業環境,也迎來改善。
隨著廠家出貨意愿下降、部分產能被動出清,工業硅價格止跌轉入底部震蕩,三季度后伴隨需求回暖,價格呈現一定的上行態勢。
合盛硅業工業硅業務主要在新疆區域,形成低成本電力+石英砂礦產的護城河,其工業硅單噸電耗降至萬度以下,較行業平均低15%以上。新疆地區穩定的電力供應和較低的生產成本,使合盛在工業硅生產上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
作為工業硅主要下游產品,多晶硅多應用于光伏行業。上半年,在政策驅動下,產業鏈價格呈現跌勢放緩特征,但整體各環節市場價格持續低于生產成本甚至現金成本,各環節企業均維持較低開工率。
進入三季度以來,光伏行業反內卷聲音不斷加強。目前中央層面正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推動產業鏈“反內卷”,重點整治多晶硅環節。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發布,其中同樣提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統一市場監管執法,加強質量監管,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形成優質優價、良性競爭的市場秩序。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多晶硅均價已經升至5萬元以上。且疊加豐水期,整體產量環比有所增加。多晶硅的價格回暖將進一步傳導至上游,有望帶動工業硅的銷量與價格雙重改善。
有機硅行業方面,目前整體呈周期性波動,因行業突發事件因素影響疊加,有機硅價格呈現漲后維穩,回調后漸趨平穩的階段性特征。
百川盈孚判斷,當前有機硅市場仍受制于利好支撐不足的局面,下游需求不足,終端采購態度偏謹慎,市場成交價格始終在低位區間徘徊。不過十月市場存在積極變量:部分裝置處于檢修期,且十月尚處傳統旺季,下游備貨存一定增量空間,預計十月市場將小幅震蕩走高。
未來,有機硅還有望受益于新興領域需求的持續釋放。例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密封膠、5G 基站散熱硅膠、電子電力絕緣灌封膠等細分領域的需求增量顯著, 同時傳統應用領域中的醫療級硅膠、航空航天耐高溫材料、紡織助劑等創新場景不斷拓展,共同驅動需求增長。
同時,這將有效帶動上游工業硅需求增長,未來或對其價格形成支撐。
護城河穩固,奠定增長基礎
華創證券此前判斷,合盛硅業是工業硅行業龍頭,且位于行業成本曲線最左側,同時公司目前碳化硅、硅基新材料等成長賽道拓展,業績具備較大成長性。
合盛硅業仍在研發等領域持續投入,其前三季度投入約3.7億元。
此前財報透露,合盛硅業目前在研項目包括但不限于 0 度人體硅膠、醫療用途混煉膠及液體硅橡膠、電子級有機硅凝膠等系列產品。這些都為公司未來在硅基新材料賽道上進一步鞏固龍頭地位構建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碳化硅技術領域,合盛硅業已完整掌握了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體生長、襯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產業鏈核心工藝技術,突破了關鍵材料(多孔石墨、涂層材料)和裝備的技術壁壘。公司碳化硅產品良率處于國內企業領先水平,在關鍵技術指標方面已追趕上國際龍頭企業水平。6英寸碳化硅襯底已全面量產,晶體良率達95%以上,外延良率穩定在98%以上,處于行業領先位置。此外,憑借自研體系和高效研發,8英寸碳化硅襯底已開始小批量生產,12 英寸碳化硅襯底研發順利,目前正常推進中。
現金流優化、庫存去化等內部改善舉措下,合盛硅業單季盈利,業績已顯復蘇態勢,待其在建產能陸續落地、加之碳化硅技術突破,更增添了長期發展的底氣。
不過,行業周期波動風險猶存,后續需持續行業需求和光伏產業鏈反內卷情況的發展。但整體看,企業內外共振下,合盛硅業凈利潤有望加速修復,該公司也為硅基行業拐點到來提供了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