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珀萊雅實現營業收入70.98億元,同比增長1.89%;歸母凈利潤10.26億元,同比增長2.65%。毛利率為73.69%,較上年同期的70.07%有所提升,凈利率14.86%,仍然是國貨美妝中的頭部代表。在消費復蘇乏力、行業競爭趨緩的背景下,這份財報顯示出珀萊雅增長節奏的理性回歸。
過去幾年,珀萊雅曾是國貨美妝“快周期”增長的代表。如今財報所體現的趨穩并非“放緩”,而是成熟消費品企業經營重心的自然轉向——從追求規模擴張到注重質量與耐力。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達11.9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96.65%,顯示出更健康的資金循環與經營效率。毛利率和現金流的同步改善,反映出珀萊雅在產品結構優化、成本控制和供應鏈協同方面的持續成效。
這一階段的珀萊雅,正在以穩健的財務表現支撐長期戰略的深化。公司保持2%的研發費用率,繼續加碼科研創新和國際化布局。與此同時,珀萊雅于10月30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計劃在主板掛牌。這意味著珀萊雅將在資本市場形成“A+H”雙平臺結構,為后續的科研投入與國際化拓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撐。
財務的穩健只是表層信號。更深層的增長邏輯,正在品牌體系內部發生遷移——從單一爆款驅動到多品牌協同,從短期爆發到結構性增長。接下來的關鍵,不在于“增多少”,而在于“誰在增長”,以及這些品牌如何構成珀萊雅新的增長曲線。
當增長從“爆款”轉向“結構”
珀萊雅的穩健財報背后,是品牌體系內部增長邏輯的重構。公司不再依賴單一品牌的放量,而是通過爆款驗證機制與系統化運營能力,將成功經驗向更多細分賽道延展,形成由“核心穩固”到“多點生長”的結構性增長格局。
主品牌珀萊雅依舊是利潤與口碑的核心錨點。過去幾年間,品牌在“雙抗”“紅寶石”等系列中反復驗證了“科研成分—產品功效—市場轉化”的閉環,這一模式成為品牌增長的底層邏輯。紅寶石系列的“勝肽+A醇”配方、雙抗系列的抗氧抗糖科技、能量系列的線粒體抗衰研究,都在功效護膚的主流趨勢中占據了標準制定者的位置。2025年“雙十一”,珀萊雅品牌在天貓美妝成交進度榜中保持第一。這一持續登頂的表現,驗證了其從單品爆款到系列矩陣的產品運營能力。

更重要的是,珀萊雅正在將這種“爆款驗證通路”復制到其他品牌中。彩棠的“小圓管”粉底液、“三色修容盤”等產品,延續了主品牌在科研驗證與用戶復購邏輯上的精細化模型。專業化妝師團隊強化了中式妝容的視覺表達,而其快速迭代能力與內容共創機制,使彩棠成為珀萊雅體系內彩妝賽道的驗證場。同樣具備復制邏輯的還有INSBAHA,它以“自我表達”為核心敘事,在產品開發上借鑒了珀萊雅的功效驗證體系,并通過內容營銷實現視覺彩妝的高粘性擴散。這表明珀萊雅已不僅僅是產品制造者,更是品牌方法論的輸出者。
在功效洗護領域,這種“模型遷移”表現得尤為明顯。驚時的“頭皮微生態”與Off&Relax的“以養代治”理念,接了主品牌的科研導向與功效驗證思維。前者依托珀萊雅上海頭部護理研發中心,以菌群調控為突破口構建頭皮健康解決方案;后者則通過微生態平衡與情緒香氛療愈相結合,開創頭皮護理的高端化賽道。它們本質上是珀萊雅科研體系在不同領域的延伸實驗,是公司驗證科研落地商品轉化的第二增長曲線。

悅芙媞的崛起則體現了這種體系的年輕化延伸。品牌聚焦18至25歲的“油敏肌”群體,以“高純卡瓦×木蝴蝶”雙星精萃科技切入年輕肌專研市場。它沿用了珀萊雅“科研驗證+市場教育”的組合策略,卻以更輕盈、更情緒化的方式呈現,使科研表達與生活方式消費形成鏈接。
珀萊雅的多品牌布局并非簡單的業務分拆,而是科研與品牌能力的內循環。主品牌形成標準,子品牌進行細分驗證,再通過多品牌協同在不同客群、價格帶與功能區間實現系統擴張。研發、產品與渠道的共通底層,使各品牌在資源端高效共享、在市場端差異共存。
在這種結構中,珀萊雅不再依賴單一“爆款”的短期放量,而是建立起可復制的“爆款生成體系”。從護膚、底妝到洗護,珀萊雅正通過一條從科學驗證到品牌復制的增長曲線,完成從單點成功到系統競爭力的躍遷。
科研之下,時間的復利
支撐珀萊雅穿越周期的,不是短期的營收波動,而是科研體系持續積累所帶來的結構性競爭力。相比單純擴張規模,公司更重視長期創新的可持續性——研發正成為這家美妝企業的真正增長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1.42億元,占比2%,研發投入與盈利同步提升。在行業普遍削減開支的周期里,這樣的穩定投入顯得尤為珍貴,也意味著珀萊雅將創新視為穩態增長的首要支點。
過去兩年,珀萊雅的科研布局呈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從“配方驗證”向“機制研究”的縱深轉向;二是從“企業實驗室”向“產學研醫協同”的生態構建。2025年,珀萊雅在這一年相繼完成兩項關鍵合作:7月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建“線粒體抗衰”研究項目,10月與浙江大學藥學院共建“皮膚健康與衰老研究聯合實驗室”,形成從基礎研究到臨床驗證的完整閉環。這意味著,珀萊雅正在以科研平臺化的方式,為旗下品牌提供源頭創新的共享能力。

這套體系不僅帶來了科研成果的持續輸出,也帶來了行業層面的認可。2025年9月,珀萊雅攜14項科研成果亮相IFSCC國際化妝品科學大會,憑借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線粒體研究成果榮獲“十大基礎研究獎”,成為唯一獲獎的中國美妝企業。這是珀萊雅研發體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的重要節點,也標志著中國美妝科研力開始在全球話語體系中占據位置。緊接著10月,珀萊雅又攜旗下三大品牌——珀萊雅、彩棠、Off&Relax及最新學術研究成果亮相法國巴黎COSMETIC360展會,展示AI驅動研發與國際化創新生態成果。

在內部組織層面,珀萊雅也同步推進了科研體系的結構優化。2025年,公司完善了研發決策與管理機制,將科研創新與品牌轉化納入統一體系之中。此舉的核心在于提升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效率,使科研不再是單線式支撐部門,而成為驅動產品與品牌協同增長的戰略中樞。
珀萊雅的科研體系建立在國際化的團隊架構之上。該公司研發團隊總人數超過300人,專業覆蓋皮膚科學、藥物化學、生物工程與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團隊核心成員具有全球化履歷,部分研發領隊曾在多個國際美妝集團擔任配方開發或科研管理職務,具備豐富的國際產品研發與法規體系經驗。這種多元化背景使團隊在原料篩選、配方創新和功效驗證上能與國際標準接軌。
目前,珀萊雅已建立杭州龍塢研發中心、上海研發中心與法國歐洲科創中心三大科研基地,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臨床研究與外部合作的四級研發體系,在抗衰老機理、頭皮微生態與可持續原料開發等領域構筑核心技術壁壘。
杭州龍塢研發中心由研發創新中心與國際科學研究院組成,聚焦皮膚機理研究、新原料開發與功效驗證,已獲浙江省企業技術中心、國家CNAS認證實驗室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資質。上海研發中心作為公司首個洗護發專項基地,專注頭皮微生態研究與功效性洗護產品開發。位于巴黎的歐洲科創中心則承擔皮膚抗衰與敏感肌護理等國際前沿研究,負責引入全球原料與技術資源,強化公司在國際科研合作和可持續創新方面的能力。
更關鍵的是,珀萊雅已將研發成果嵌入品牌體系的全流程。從主品牌的紅寶石“勝肽”“Encorelane?”循環保濕因子,到驚時的“頭皮微生態組學研究”,再到悅芙媞的“高純卡瓦精粹”“木蝴蝶精粹”,公司在不同品牌間實現了科研能力的共享與成果轉化。值得提到的是,運用于多款悅芙媞產品的自研木蝴蝶籽提取物原料也計劃用于彩棠的產品中。這種跨領域的復用能力,使研發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增長驅動力,進一步驗證了其“科研驅動增長”的商業模型。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珀萊雅的科研體系建設正在進入“第二階段”——從追求科研成果到追求科研效率。科研中心不再只是技術端的象征,而成為企業戰略的核心組織單元。它支撐公司從爆款迭代走向持續創新,也支撐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以科技標準參與全球競爭。當財務指標趨穩、品牌矩陣成熟后,科研將決定珀萊雅能走多遠。
組織的二次成熟,從創始人邏輯到平臺邏輯
如果說前三個季度的財務表現展示了珀萊雅的經營耐力與基本盤的穩健,那么管理層與資本層面的新布局,則揭示了這家企業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方向。
進入2025年,珀萊雅在管理層和組織層面的調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自侯亞孟接任總經理以來,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完成了多位高管的更替,這種密集的人事調整被視為繼承與革新的交界點。與其說是動蕩,不如說是一次體系更新的開始。侯亞孟的接班標志著珀萊雅從“創始人主導”邁向“職業化共治”的階段,企業治理結構開始呈現出更加開放和復合的特征。
新任高管中有來自科研、數字化、消費品牌不同背景的專業人才,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更具結構平衡的管理層。這種多元化的組合,不只是對崗位的補位,更反映出公司能力模型的重塑——從強調執行與速度,轉向重視學習力、協同力與系統思維。
對于一家已進入百億規模的美妝公司而言,組織的韌性正在取代增長的速度成為新的競爭力。珀萊雅近年來在品牌、渠道、研發等領域的持續擴張,對內部協同與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侯亞孟所推動的改革,實質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結構優化——讓戰略在組織中“可落地”,讓長期主義的邏輯真正內化為企業文化。這種治理結構的更新,使珀萊雅在保持創業基因的同時,具備了更成熟企業的自我進化能力。
與此同時,公司在投資與資本層面的動作也指向一個更長遠的未來。2025年,珀萊雅投資國內彩妝品牌花知曉,以此拓展在年輕消費群體與彩妝領域的布局。與一般的財務投資不同,珀萊雅明確將自身定位為“賦能者”和“共創伙伴”,通過供應鏈、數字運營、國際渠道等體系化資源,為被投品牌提供平臺級支持。
花知曉憑借在Z世代中的高人氣及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成為珀萊雅投資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這筆投資的戰略意義在于“連接新一代消費者”,同時驗證珀萊雅作為產業平臺的開放能力。
這種生態思維背后,是珀萊雅更系統的資本戰略。圍繞“未來十年躋身全球美妝前十”的“雙十戰略”,珀萊雅正以投資與產業鏈延展為抓手,完善在科研、制造、品牌孵化等環節的長期布局。除了品牌端的股權投資,珀萊雅也在持續關注上游原料、功效成分及新技術方向的并購機會,試圖在產業鏈層面構建更穩固的技術與成本壁壘。通過投資打通產業上下游環節,珀萊雅正在從一個品牌公司,成長為一個可持續的美妝產業平臺。
10月30日,珀萊雅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這被視為其進入國際化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赴港上市不僅意味著融資渠道的拓寬,更代表企業治理、信息披露和全球投資者溝通機制的全面升級。過去幾年,中國美妝企業在國際舞臺的形象多由產品和營銷定義,而珀萊雅正試圖以“制度透明度”與“治理成熟度”參與全球競爭。
港股上市也將為其海外戰略提供新的支點。隨著歐洲科創中心的成立和在法國等市場的持續曝光,珀萊雅希望通過資本平臺強化國際業務的融資與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完善“國內研發+國際創新”的循環體系。
如果說創業前二十年,珀萊雅依靠的是產品與營銷的勢能,那么此刻的轉向則是結構性的:從品牌驅動到組織驅動,再到資本驅動。業績的平穩增長、毛利率的持續提升、現金流的顯著回升,都說明公司正在通過內生管理效率與外部資本協同,構建更穩健的增長引擎。在這一過程中,“慢下來”成為新的關鍵詞——慢,是在治理上的沉淀,在研發上的積累,也是對長期價值的信任。
今天的珀萊雅,已經不再被定義為單一品牌,而是一家兼具產業協同力與資本整合力的綜合性美妝公司。它在完成內部治理現代化的同時,也在用投資和國際化路徑拓展增長的縱深。對于這樣一家成立二十年的企業而言,成長的邏輯已經從“贏得當下”轉向“建設未來”。當一個公司開始思考十年后的位置,而不僅是下一季度的業績時,它也就真正跨過了周期,走進了成熟消費品企業的長期主義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