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最新科睿唯安ESI排名已公布,本次排名統計了從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8月31日的數據。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主要關注研究機構、論文和期刊等的影響力,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ESI全球學科排名亦是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科研水平的指標之一。
對于我國高校而言,該排名也是雙一流評選中的重要指標。在業內公認,能夠進入全球排名千分之一的學科,即等同于拿下一流學科的資格。
廣東TOP3:中大、華南理工、深大
此次最新ESI排名中,廣東共有23所高校上榜,共有19個學科入選全球前1‰、156個學科入選全球前1%。其中,有9所大學進入“全球1000強”;10所大學位列“全國百強”,與前幾期持平。

中山大學依舊“霸榜”廣東高校,穩居“全國十強”,全球排名和全國排名分別為110名和第7名,其前1‰和前1%學科數量達到7個和20個。
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位列其后,全國排名為第18名和42名,也為廣東三所“全球500強”中的另外兩名選手。深圳大學位居全球第494名、比上期進步18名。
榜單顯示,華南理工擁有5個全球前1‰學科和12個全球前1%學科;深圳大學則是3個和15個。
三所高校進入全球前1‰的學科均集中在理工領域,包括中山大學的臨床醫學、環境/生態學,華南理工的農業科學、材料科學,以及深圳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學全球前1%學科數量已經超過天津大學(13個)、北京理工大學(10個);全球前1‰學科數量亦超過蘇州大學(2個)、北京師范大學(2個),與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持平。
深大也是此次榜單躋身國內TOP50、全球前150名的三所高校之一,另外兩所分別為南京工業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
“雙非”含量高
除了排名廣東第三的深圳大學,也有不少“雙非”高校秀出亮眼成績。
最新ESI廣東高校新增7個前1%學科,包括1個前1‰學科,來自三所醫科大學和兩所以理工科見長的地方高校。
廣州醫科大學拿下“大滿貫”,其臨床醫學入選全球前1‰學科,這也是其首個前1‰學科。廣醫大新晉成為廣東第7所、此次唯一一所新增入選前1‰學科的大學。同時,其材料科學新增入選全球前1%。截至8月末,廣州醫科大學共有9個全球前1%學科。
本輪評選中,國內僅八所高校的9個學科成為新晉ESI前1‰學科,其中復旦大學新增2個前1‰學科,廣州醫科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各新增1個前1‰學科。
而廣州醫科大學是今年才加入“雙一流”行列,其學科能與一眾985、211院校相互媲美,可見其專業能力之強。臨床醫學也是推動其晉級雙一流的廣東省建設學科。
從全球前1‰學科來看,目前廣東僅7所高校拿下該類學科。除了中大、華南理工和深大,南方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均有1個全球前‰1學科。
南科大、華南農業和廣醫大一樣,均為今年才入選為雙一流院校。也就是說,廣東頂尖學科里“雙非”含量遠高于雙一流,“非985、211”高校成為目前省內學科建設的主動力。
在全球前1%學科中,雙非院校亦有不菲表現。另外兩所新增入選學科的醫科院校為廣東醫科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其生物與生化學科、一般社會科學學科分別首次進入全球前1%學科。
雖然仍為普通一本,上述兩所醫科大學的專業公信力在行內有不小的名氣。特別是南醫大,又被稱為“醫中王炸”,其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均為國家特色專業。
這些院校在全球頂尖學科占得一席之地,與其舍得花錢息息相關。根據高校公布的2022年預算情況,華南農業大學的收支預算達24.74億元;廣州醫科大學達到17.29億元,其中高層次人才經費項目支出預計2.5億元;南方醫科大學達到17.05億元。這一投入并不輸于部分頂尖學府。
深大要成為世界一流
此外,還有四個新增學科來自兩所名氣相對較小的院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新增環境科學/生態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兩個全球前1%學科,這是該校今年繼工程學、材料科學學科之后,第三次有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全球排名比上期進步86名。
五邑大學則貢獻了材料科學、化學兩個新晉學科,該院校也是此次唯一一所新增廣東高校,首次入選全球前1%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同樣也是USNews2023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榜者。
不過實際上,哪怕是廣東人或許也沒聽聞過五邑大學。該高校位于“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市,定位為理工科大學,以材料科學、生物醫藥以及機械等等為重點學科。
該校曾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以及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廣州南沙三大平臺建設,布局智能科學與技術等交叉學科以及實施高端制造為主線的多學科交叉。
隨著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白熱化,985、211與否的界限也正在模糊,部分雙非院校的實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它們也將沖刺雙一流提上日程。
在廣東工業大學發布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學科建設水平明顯提升,1-2個學科進入“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而近年來最被看好的“黑馬”深圳大學則有更長遠的目標。在10月21日的校長午餐會上,深圳大學提出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雙一流建設是實現一流大學建設的手段”。
對深大來說,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爭取進入雙一流大學行列只是途徑而非目標。背靠盡顯“國際范”的深圳,深圳大學的“野心”顯然遠不止于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