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秒1杯”的奶茶到 “1分鐘出餐” 的快餐,連鎖餐飲行業的 “快” 早已成為常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5年4月發布的《2025 中國餐飲連鎖化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5.5萬億元,連鎖化率同步提升至23%。而在快餐領域,中式漢堡品牌發展較為迅速,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中式漢堡門店數量超20,000家,市場規模預估超過130億元。
規模擴張的背后,是連鎖餐飲行業難以規避的“現狀” —— 價格戰此起彼伏,產品同質化嚴重,“如何在規模化擴張與品質堅守間找到平衡”,成為全行業待破解的難題。當多數品牌扎堆選擇 “快擴張、降成本” 的路徑時,塔斯汀中國漢堡卻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路線:以“手搟現烤堡胚”為核心切入點,用“慢工藝” 對抗行業的“快節奏”,探索出一條長期穩定發展的道路。
手搟現烤堡胚的 “慢功夫”
在全球餐飲工業化的大背景下,高度標準化早已成為連鎖品牌實現全球化布局與成本控制的核心密碼。以西式快餐為例,冷凍面包胚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通用原材料,在于其既能滿足 “高效出餐” 的行業訴求,又能簡化現制流程、減少食材損耗,有效壓縮門店成本。對一眾國際快餐巨頭而言,冷凍面包胚也是助力其實現全球化布局的一大功臣。
選擇“手搟現烤堡胚”為核心切入點,是為了回應消費者對手工、溫熱的期待。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漢堡行業白皮書》顯示,85% 的中國漢堡消費者鐘情于手工現制、溫熱出爐的堡胚,對新鮮度與溫度有著高標準的需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轉變,當今消費者的需求從“追求性價比”轉向“看重質價比”,工業化生產造成的同質化風味逐漸引發審美疲勞,即便是快餐,消費者也更傾向于選擇有“煙火氣”的食物。
如今,走進任意一家塔斯汀中國漢堡門店,你都能通過明檔廚房看到:店員將面團搟壓成餅胚撒上芝麻,送入高溫烤爐中,約3分鐘后美味的手搟現烤堡胚熱氣出爐——手工搟壓的紋理、現烤的焦香、熱氣騰騰的溫度,這一過程既滿足消費者對“新鮮”的期待,也讓快餐擺脫“標準化”的標簽,多了一份煙火氣與人情味。
可以說,在追求效率的西式快餐賽道,“慢”是塔斯汀對產品差異化的理解:用手搟現烤,換取消費者對“口感”與“體驗”的雙重認可,最終在快餐市場中,筑起一道獨特的產品壁壘。
時間沉淀品質與信任
塔斯汀的“慢功夫”,不僅體現在對產品口感的打磨上,更是對品質的堅守。為保證門店出品質量,塔斯汀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下了苦功夫。
為賦能員工成長、提供實時指導,塔斯汀引入“塔塔訓練營”智慧培訓平臺,運用圖像、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將培訓內容轉化為直觀、易懂的學習體驗;自主研發的 “塔塔運營通” 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體系,圍繞品質、服務、清潔制定百余項動態打卡任務,獲加盟商認可,助力食安風險管理與日常值班管理。
塔斯汀打造 “線上 + 線下” 雙軌智慧監管體系筑牢食安防線:近百人專業稽核團隊2024全年完成 3.6 萬余次實地檢查,覆蓋 26 省、累計時長超 4.1 萬小時;線上團隊同步開展 2.2 萬余次視頻巡檢,形成無死角閉環。依托 “塔塔運營通” 建立多維度檢查體系,取代傳統紙質表單,大幅提升稽核效率。AI識別技術實現突破性應用,全天候動態巡檢運營環節,對面團發酵超時等問題自動預警,有效減輕一線負擔。
以 “排查-輔導-優化” 為核心,塔斯汀構建三位一體管理機制:稽核診斷后,智能系統自動推送專項輔導方案、課程及整改流程,實現 “問題發現-學習提升-整改落實” 閉環。同時整合稽核數據、法規政策等多維度信息,持續迭代食安管控策略與門店 SOP。針對 10000 家門店的管理挑戰,塔斯汀推行差異化管理:大數據構建分級模型,從多維度劃分五大門店等級,動態調整巡檢頻次與內容;落實 “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 模式,依托平臺實現任務線上化,生成可視化報表,快速定位管理薄弱環節。
此外,塔斯汀積極承擔行業責任,加入中國食品安全網理事會、中國烹飪協會食安委員會,參與兩項行業標準制定,斬獲多項食安領域榮譽。通過系統思維與數據驅動,塔斯汀既為消費者提供堅實保障,也為餐飲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益借鑒。
堅守品牌長期價值
2012年,品牌首店誕生;2018年,塔斯汀創新推出手搟現烤的特色中式堡胚;2019年,塔斯汀率先開辟“中國漢堡”全新品類,啟動“東方味覺覺醒計劃”,以中式堡胚搭配國味內餡。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食安的管控,塔斯汀的每一步,走得都并不容易。而今,十三年過去,塔斯汀已經從一家小店成長為一個擁有10000多家加盟店的連鎖餐飲品牌,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成為許多消費者身邊的安心店。
如今塔斯汀的門店內正同步上演著熱鬧的生活場景 :高校門店窗口前,學生們排隊等待現烤的漢堡;夜間辦公樓內,還在加班的上班族和同事們圍坐一桌,品嘗手搟堡胚的韌勁;更有二次元愛好者,來門店購買聯名套餐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曬出印有心愛角色的周邊。
這些不同場景里的偏愛,不只是因為一口漢堡的美味。學生們愛的,是明檔里看得見的新鮮;上班族念的,是忙碌間隙里的煙火氣;年輕人追的,是國潮 IP 里的文化共鳴,是 “中國漢堡” 帶來的本土認同感。
在這個時代,塔斯汀沒有跟著追逐速度,而是把 “慢功夫” 藏進手搟現烤的每一份堡胚里,把 “真心” 放進適配年輕人的每一個場景中 —— 它早已不只是一家快餐店,更成大家生活中的 “陪伴者”,記錄著他們的青春、社交與日常。
這份被不同人群選擇的熱鬧,最終也印證餐飲的本質:真正能留住人的,從來不是快節奏的擴張,而是對 “好吃” 的堅守、對 “需求” 的回應,以及對 “溫度” 的傳遞。而塔斯汀“等待一塊堡胚”的堅持,或許正是連鎖快餐品牌破局的重要啟示:真正的競爭力,從來不是“快”出來的,而是 “慢”中深耕,繪就品牌長期主義發展藍圖。
